首頁 快訊 > 正文

環球今日訊!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金融市場仍需進一步完善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發展“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中小企業,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資料圖】

引領帶動重點行業和領域創新發展

近年來,面對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我國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進入了加速推進的階段。

2022年6月我國出臺了《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構建出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個層次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國家從加大財稅信貸支持力度、暢通市場化融資渠道、提供精準對接服務等方面,構建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服務和公益性服務協同促進的服務體系,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

據工信部數據,我國已累計培育89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工信部計劃,未來將培育100萬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1萬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此前不久,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其中就包含了2200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新能源及智能聯網汽車等多個強國建設重點領域,成為引領帶動重點行業和領域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

金融市場仍需進一步完善

專精特新企業普遍具有高技術投入和高人力成本的特征,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研發費用,融資需求呈現出周期長、風險高、投入大的特點。

以北京地區為例,申報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需要滿足“上一年度研發費用投入不低于100萬元,近兩年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均不低于5%”。而對于更高層次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因巨大研發投入而導致的融資需求更大。

對于專精特新企業的融資需求,當前的金融市場無論從債權融資還是股權融資的角度都仍需進一步完善。

目前,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銀行等金融機構放寬了抵押貸款條件,允許知識產權、商標、專利等無形資產進行質押融資。

記者了解到,全國知識產權質押信息平臺已經上線了光大銀行、農業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共6家商業銀行的12款知識產權質押類貸款產品。

上述12款產品中,僅廣東省的“科技貸”、江蘇省的“蘇科貸”、浙江省的“嘉科通”和“小微網貸”等4款產品不限制貸款期限。

建設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建設銀行在全國各地都上線了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貸款產品,列入專精特新“白名單”的企業都可以享受貸款優惠,最低貸款利率可達3.8%。

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賈飆表示,中保投資主要以三大類投資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一是通過戰略配售,參與科創板IPO項目,例如華大制造、巨一科技、高凌信息;二是通過股權投資,也即通過PE的方式投資專精特新小巨人,包括融通高科、如鯤新材料;三是通過投資股權基金、創投基金以及S基金等,引導保險基金、社會資本更多地投資專精特新企業。

他同時提出,保險資金為專精特新企業融資也面臨著一些難題,包括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高效融資,金融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監管政策整體上還存在進一步優化調整的空間;保險資金內部還要盡快提升投資能力。

結合企業特征拓展融資途徑

專家表示,金融市場應充分結合專精特新企業特征,在政策引導下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融資支持。

例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大中小企業的融通創新經典(603096)模式案例集(2022年)》提到“供應鏈模式”,即利用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加強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信貸及服務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專精特新企業存在“重研發,輕資產”的特性,可以進一步發展知識產權質押的貸款產品,將缺乏傳統抵押物的劣勢轉為具有豐富無形資產的優勢。

11月2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知識產權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其中指出要“增強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效能”。今年各地也相繼公布了知識產權質押案例,助力專精特新企業通過自身優勢獲得金融支持。

此外,11月18日,證監會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高質量建設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的指導意見》,旨在提升資本市場為專精特新企業服務的能力,開拓專精特新企業的股權融資途徑。

在完善相關制度的同時,相關金融機構也要開發并利用好金融科技,以一系列量化指標評估企業的經營能力和創新能力,識別與監控企業的相關風險,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

標簽: 進一步完善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