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每日熱點:加強人大審查監督,推動規范公開透明—— 管好用好政府債務資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專家表示,要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加強地方人大對政府債務審查監督,把好債務項目入口關,將政府債務資金用于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更好發揮政府債務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作用。

“地方人大依法加強對政府債務審查監管,對于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和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管研究室主任鄭聯盛表示,對政府財政收支形成制度硬約束,能夠有效降低地方政府舉債沖動。


(資料圖片)

越來越多的地方人大依法加強政府債務審查監督,防止政府盲目舉債。比如,2022年年初,天津市人大審查債務限額分配時,認為專項債務分配方案與國家加快債券發行使用要求不相符,推動市財政局、市發改委調整增加了專項債務分配額;遼寧省人大則在聽取政府關于政府債務管理及隱性債務化解情況專題匯報時,要求進行結構分析和對比分析,督促進一步健全償債機制,完善債務風險評估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

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史耀斌表示,一年來,地方人大在政府及財政、審計等部門支持配合下,在聚焦重點內容、完善方式方法、提高監督質量等方面,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探索實踐,地方政府債務審查監督工作普遍得到加強和深化。

在中國地方政府債券信息公開平臺上,各地上報的地方政府債務執行數據按月度、季度、年度分欄顯示,一目了然。

“公開是對地方政府債務監督的一種重要手段。借助公開,公眾了解到實際情況,對其合法性合理性評價分析,有助于倒逼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走向規范化,也有助于提高公眾對地方政府債務的認可度。”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呂艷濱表示。

如今,地方人大建立常態化監督機制,加強法規制度建設。截至2022年10月份,已有24個省(區、市)出臺實施意見或工作方案。“堅持制度先行,建立健全政府向人大報告政府債務情況制度,有力推動了政府債務管理的規范公開透明。”史耀斌說。

當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同時也面臨限額內債務規模逐年增長、隱性債務風險仍在積累等問題。特別是受疫情等因素沖擊,有的地方政府面臨收入減少、支出增加的雙重壓力。

記者采訪了解到,過去地方人大主要審查監督政府的法定債務,現在也開始探索監督政府隱性債務,將審查監督貫穿于預算審查、預算調整方案審查、預算執行監督等各環節,逐步實現對全口徑政府債務的審查監督。

“過去對政府債務主要是程序性審查,現在正逐步轉變為程序性審查與實質性審查并重,不僅程序要合法,安排使用也要合理,風險還要可控。”史耀斌說,過去審查監督主要關注債務規模,現在不僅關注債務規模,還關注債務結構、項目安排、資金投向、資金績效、償付本息、風險化解等情況,審查和監督的內容更細、更深,也更有針對性。

“加強對地方政府債務的審查監督,已經成為地方人大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史耀斌說,人大要通過依法加強審查監督,推動把政府債務資金使用好、管理好。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