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強化要素保障,民間投資迎擴容提質


(資料圖片)

江蘇省國土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金志豐:

“42條”中提及的工業用地“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供應模式,是指對城鎮開發邊界內擬供應的工業用地,實行區域性統一評價,實施成片收儲整理形成具備交地即開工建設條件的“凈地”后,合理設定供應指標體系,按照“政企互信+政企守信”契約原則,組合運用工業用地預申請制度和“有償使用合同+投資發展監管協議”方式,構建高效運行的工業用地供應全流程管理模式,為工業企業提供便捷暢通的“模塊化、集成式、可選擇”政府服務承諾清單,實現工業用地配置服務模式、供應方式、管理形式的標準化、定制式、雙信制全鏈條菜單式服務。

2022年,省自然資源廳出臺了《關于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供應模式的通知》,持續釋放改革動能,積極為企業紓困解難,全力做好土地要素精準服務保障。同時,還積極推動以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和彈性出讓等方式供應工業用地,推動工業用地供應由出讓為主向租賃、出讓并重轉變,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強化土地資源要素保障。

江蘇天匯紅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副總裁田繼康: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產業是現代經濟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科技、產業、金融”的新三角循環,將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能。江蘇作為經濟大省,同時也是人才大省、金融大省,各類創新要素集聚度高,發展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底色足,“42條”關于社會投資的相關舉措,是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激發民間投資活力要重點關注三個方面問題。一是理念問題,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國有、民營經濟平等對待,對民營經濟要放心放手放寬放活;二是渠道問題,除搞活民營實體經濟外,要鼓勵民營經濟參與國有交通、能源等企業“混改”,包括重組、參股控股等,鼓勵民間資本以各種形式參與政府基金運作,鼓勵民營科創企業做強做優,走向國際市場;三是政策問題,對民營科創企業在財政、稅收、融資、社保、人才等方面實行更加靈活有效的扶持政策,營造有利于民營企業發展的制度政策環境,同時,對重點企業“一企一策”“一企一議”,打造“龍頭企業”“領軍企業”,為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樹立具有特色優勢的“民企名片”。

支持市場化的社會投資,要引導更多資金投科技、投創新、投未來,通過社會投資加速傳統產業的創新轉型,也要引導更多資金投早、投小、投人才,助力早期源頭創新和產業鏈關鍵環節突破。作為專注產業投資與并購整合的機構,天匯資本今年初提出“孵化投資,讓原始創新更易成功”的年度主題,并受托管理連云港市委人才辦發起的連云港市人才創投基金,將在投資人才項目、助力創新創業方面作出應有貢獻。

本報記者沈佳暄陳澄

標簽: 民間投資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