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世界短訊!人社部發聲!事關個人養老金、就業……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穩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3月2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說,這些年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覆蓋范圍持續擴大,基金收入持續增加,制度運行總體平穩,有較強的保發放能力。


(資料圖片)

她介紹,一是收支有平衡。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年收支基本平衡,基金運行總體平穩。二是基金有調劑。為解決基金分布不均的結構性矛盾,在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基礎上,去年全國統籌制度啟動實施,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劑基金,調劑力度更大。三是財政有投入。中央財政補助繼續增加,地方財政建立了長期投入機制,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四是長遠有儲備。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規模不斷擴大,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已經完成,這兩部分基金都是養老金發放資金來源的長遠儲備。

圖片來源:國新辦

研究擴大企業年金覆蓋面措施

在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方面,王曉萍表示,人社部將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針對新業態從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特點,分類施策、精準擴面。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保政策,引導和促進更多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穩妥實施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將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深化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擴大企業年金覆蓋面的措施,積極穩妥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養老需求。同時,完善社會保險待遇調整機制,讓人民群眾能夠更好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提升統籌層次,提升基金監管能力,提升經辦服務水平。

此外,將提升統籌層次。穩步推進企業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加大基金調劑力度,推進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提升基金監管能力。進一步筑牢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風險防控體系,組織開展基金管理專項行動,強化投資監管。提升經辦服務水平。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以社保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推動更多高頻事項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努力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達2817萬

以后會適時調整繳費上限

談及個人養老金制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表示,去年,國家正式啟動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標志著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去年年底,個人養老金制度在36個先行城市和地區啟動實施。各有關方面共同努力,群眾積極參加,實施3個月以來,參加人數已經達到2817萬人。個人養老金制度是一項全新制度,下一步人社部將按照先行一年的部署要求,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做好政策宣傳解讀,總結經驗、完善政策,積極穩妥推進制度實施。”李忠說。

李忠介紹,目前,個人養老金制度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三個環節:在繳費階段繳費金額享受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投資收益不征稅;領取時按3%較低稅率征稅。目前,每年繳費上限是12000元,以后會適時調整繳費上限。

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選擇多樣化。李忠說,有關監管部門按照安全規范、側重長期保值增值等要求,批準了137只公募基金、19個商業養老保險、18只理財產品、465個儲蓄存款等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參加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偏好自主選擇。“隨著制度實施,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還會進一步豐富。”他表示。

今年就業形勢將持續回暖

關于今年就業形勢,王曉萍表示,隨著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就業形勢將持續回暖,保持總體穩定。

她表示,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為就業長期穩定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另外,創新創業也將提供強大的動能,新的就業增長點也不斷地涌現。穩就業、保就業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調整優化,技能培訓、就業服務活動有序開展,為穩定和擴大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也要看到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2023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158萬人,招工難、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普工難招、技術工人短缺。老百姓在求職就業中還面臨著急難愁盼問題,希望有更充分的就業機會,更合理的勞動報酬,更可靠的社會保障。”王曉萍說。

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情況來看,王曉萍表示,就業市場平穩有序,好于預期。和往年相比,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勞動者外出早;二是企業招工早;三是招聘活動火熱。截至2月底,已累計舉辦各類招聘服務活動4.6萬場,發布崗位3200萬個。今年就業有了良好開局。

“下一步,人社部將堅持把穩就業作為重大政治責任,落實落細穩就業各項舉措,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兜底線,全力以赴做好穩就業工作。”王曉萍表示。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