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今日精選:財政部回應賣地收入減少疊加債務集中到期壓力:中國法定債務率處于全球較低水平


(相關資料圖)

今年經濟有望總體回升,地方財政狀況預計逐步向好。

記者周瀟梟北京報道3月1日,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邀請財政部部長劉昆,和財政部兩位副部長許宏才、朱忠明,介紹財政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重大決策部署的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針對2022年土地出讓收入減少,保障防疫支出和基建支出,疊加債務集中到期壓力,如何更好應對地方財政緊平衡問題,財政部部長劉昆一一給予回應。

劉昆表示,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0.88萬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5.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4%,地方財政運行總體平穩。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以及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持續發力顯效,今年經濟有望總體回升,地方財政狀況預計逐步向好。

劉昆表示,關于土地出讓收入問題,土地出讓收入列地方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的主體。從全國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的情況看,有部分收入調入一般公共預算使用,約占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的15%左右,去年雖然出現了下降的情況,但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影響是可控的。由于具體數據尚待決算才能確定,若按照2022年土地出讓收入減收約2萬億元匡算,影響地方一般公共預算財力約3000億元。

“我想說明一下,土地出讓收入是毛收入,收入減少的同時,也會相應減少拆遷補償等成本性支出。我為什么專門說明一下這個情況,因為收支之間是聯動的,所以它的收入下降影響并沒有那么大。”劉昆指出。

劉昆表示,關于債務集中到期的壓力問題,我國去年法定債務的負債率約為50%左右。這個指標在全世界、在經濟界都是比較低的。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主要是分布不均勻,一些地方債務風險較高,還本付息壓力較大。我們已督促有關地方切實承擔主體責任,抓實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這個底線我們守得住。

劉昆表示,關于地方財政的平衡問題,2020年到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平均增長2.5%,去年的情況是下降了2.1%。它是下降的,是緊平衡的狀態。但大家要知道,地方的財力和它本級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不是一回事,地方40%左右的財力來自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過去三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年均增長了9.3%,我剛才在開始的時候介紹了五年的平均增長數,可以看出來我們對地方的轉移支付是不斷在增長的,這就有效彌補了本級收入的不足。從地方預算執行情況看,過去三年地方財政支出平均增幅達到3.4%,所以,是緊平衡狀態,但也是總量增加的狀態。地方執行的情況是比較好的。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