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世界簡訊:如何引金融“活水”為企業解渴?民進中央建議提高金融助企紓困政策精準度


(相關資料圖)

記者 張琪 徐蕓茜 北京報道

為進一步發揮金融助企紓困作用,穩定經濟增長,多措并舉為企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保障助企紓困政策加速落地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門議題之一。

2月27日,《》記者從民進中央獲悉,民進中央提出《關于進一步發揮金融助企紓困作用》的提案,建議進一步增強金融產品的針對性,進一步提高扶持政策的精準度,進一步強化減負調查和政策宣傳。

近年來,中央及地方出臺多項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擴大貸款投放、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通過多項金融配套支持措施,保障助企紓困政策加速落地。總體來看,各類市場主體信心倍增,中小微企業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但各項金融政策在落地后的實施過程中,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對此,民進中央指出,金融政策在落地實施過程中,存在著金融支持政策在細分領域針對性不強,政策在執行層面存在精準度不夠,政策信息知曉度不高的問題。

具體表現為,政策措施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未細分行業領域,導致金融機構提供的融資類產品針對性不強,對于科技創新類等特定領域支持力度不夠,尤其是對不動產等傳統抵押物仍然較為依賴;當前許多支持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政策未能配套完善的實施細則和考核辦法,使得部分政策落地缺乏配合與監督;由于金融機構向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金額一直呈現上升趨勢,銀企直接對接平臺有所減少,信息下傳時會出現準確度不夠的問題,導致中小微企業對各類金融產品了解變少,中小微企業認為融資難融資貴、而部分優質金融產品又無人使用的局面。

因此,民進中央在提案中建議,為進一步增強金融產品的針對性,金融機構應深入掌握特定領域企業的融資需求、企業經營狀況和業務情況,研發、創新各類精準匹配的產品及擔保措施。對于科技創新、生物醫藥等企業,結合該類企業普遍輕資產運行的特點,進一步加強該領域知識產權的融資利用率,探索將應收賬款、知識產權作為資產證券化底層資產進行融資的方式,逐步降低對不動產等傳統抵押物的依賴。同時,對于自身實力一般但掌握著優質項目的中小微企業,金融機構可以以項目為貸款單元,根據項目進度分期發放貸款,對貸款資金進行監管并實施受托支付等方式控制金融機構的資金風險。

除了增強產品的針對性,提升政策的精準度也是關鍵之一。民進中央建議,整合各行業部門政策、信息及相關紓困企業清單,建立統一的企業紓困信息平臺,與金融機構實現企業相關信息的共享。金融機構應積極貫徹各地的經濟穩增長要求,準確把握產業政策,對符合地方產業規劃、產業布局和產業鏈急需的中小企業加大金融支持,探索建立紓困銷號考核制度,實現紓困政策的精準直達,同時在財政層面對因此產生的不良貸款予以一定貼補,進一步提升對不良貸款率的容忍度。

此外,提案還指出,應進一步強化減負調查和政策宣傳,定期組織開展企業負擔調查和涉企收費專項治理成效評估、減輕企業負擔政策措施實施效果評估等,針對中小微企業反映的問題和建議建立臺賬,分類采取政策宣傳解釋、督促整改等措施,幫助協調解決企業的問題和困難。定期組織開展減輕中小微企業負擔政策宣傳活動,統籌利用政府網站、社區宣傳欄、媒體平臺等形式,加大走訪力度、定期舉辦政策宣講會,全方位、立體化宣傳解讀惠企減負政策措施,持續提升中小微企業對政策的知曉度和獲得感,避免第三方融資代理服務公司對手續費、服務費的層層加碼。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