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新動態:畢業季就業調查:早已進入“備戰”狀態,國企仍為首選,穩就業政策還有哪些子彈

記者 王悅 徐蕓茜 北京報道


(資料圖片)

5月初,王宇(化名)坐上了前往廣州的火車。在二戰考研再次失利后,她不得不面對現實,開始了走出“象牙塔”生活。

作為2022年的會計專業畢業生,王宇在大四那年信心滿滿地參與了研究生考試,卻不料首戰失利,無緣復試。

第一次考研失利后,王宇開始找工作,但多次投遞簡歷石沉大海的情況,讓她開始思考。“我們學校并不具有競爭力,會計專業的學生數量又多。在當時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的情況下,我覺得不如再考一年的,爭取提升一下自己的實力。”王宇說。

然而事與愿違。在又經歷了一年的苦熬后,王宇遭遇了考生數量創新高的一年,因5分之差與復試機會再次失之交臂。

在今年的復試成績線出來后,王宇決定收起書本,正式開始找工作。

“找工作真的很難啊。”王宇最初是在老家找工作,然而與她專業相關的工作一般都有經驗要求,而且薪資給的都不高。而待遇好一些的崗位,幾乎沒有雙休。

最終,王宇決定離開老家去一線城市。“大城市的工作機會還是比老家多。去之前,我已經約好了幾個面試,希望能夠快速順利地定下來,讓生活逐漸步入正軌。”

明確就業方向

隨著畢業季的臨近,張鈺(化名)同樣在因為找工作的事情有些發愁。“我們學校校招中適合我們專業的崗位并不是很多,很多公司都不招法務,或者在招聘的時候就標明了需要研究生或者有法考A證。”

在如今還沒有拿到了offer的情況下,她忍不住和同學打聽彼此的情況。

她發現,雖然現在同學中能定下來工作的人數有限,但同學中的大多數對自己的未來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無論還是打算“二戰”的同學,還是準備參加法考或者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同學,都已經進入了“備戰”狀態。

“我是想先就業的,可以再多投幾份簡歷試試,總能有機會。”張鈺說。

對于三年前進入清華大學法學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的于葉(化名)而言,未來的職業方向早已規劃好,并也已為之積極準備。然而在他真正面臨畢業季的時候,現實卻在意料之外。

于葉在研二上學期的時候進入到了業內頂尖的機構實習,并在實習4個月之后,獲得了合伙人的留用意向。隨后,于葉跟隨學校項目去美國進行交流學習。

“去年5月份的時候,他們還聯系我詢問我的回國時間,但由于機票原因,當時未能即刻回國。然而只是再過了一兩個月,他們卻告知我今年行情不好,團隊不再需要招人了。”于葉無奈地說。

回國后的于葉也加入了求職大軍中。在于葉的回憶中,12月的時候他大概投了有二十幾家律師事務所,有的律所甚至已經還投遞了第二次,但是基本上沒有任何回復。

“過年前后的兩個月,我前前后后大概寫了40份簡歷和求職信,當時郵箱里都是這些東西,然而完全沒有得到回復。這種情況是我以前從來沒有體驗過,所以當時是有比較強烈的焦慮感。在求職過程中,無論是業務方向還是律所檔次上,我的預期相比之前已經降了很多。”對于于葉而言,這段“失落”的求職經歷讓他十分難忘。

雖然幾經波折,在今年5月初的時候,于葉的工作終于塵埃落定。

“想要進入律師事務所,一般需要經歷一個實習期。律所比較滿意后才會發放offer。因此,在2月后我便開始了實習了,5月月初才簽署了就業協議。”于葉表示,自己在經歷了一陣搖擺后,還是選擇堅定自己的就業方向。“當時我覺得可以有耐心一些,所以一直沒有選擇海投。”

求“穩”心態突出

在選調生錄取結果的公示期結束后,梁夏(化名)心里的石頭才落了地。

梁夏一直想回到家鄉工作,在他看來,公務員便是最好的選擇。因此,無論是國考還是選調生計劃,他都積極參與了。

“去年的國考與往年相比十分特殊,考試時間是往后推遲了一個月,對我們考生們的心態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看起來像是復習時間多了,但其實誰也沒辦法一直處于高度集中的備考狀態,拉長復習戰線也會讓我有一些焦慮。”梁夏回憶起備考情景,便覺得有些感慨。

除了參與公務員的相關考試,梁夏還向一些央企、國企投遞了簡歷。在他看來,穩定是就業的重要因素之一。

無獨有偶,張鈺也表示在和同學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大家現在對于工作穩定性的要求越來越高。

“找工作不僅難而且累,我有時候真的不想再找了,就想要一個工作穩定、薪資待遇過得去的崗位,我可以踏踏實實地干下去。”張鈺說。

可以說,如今高校畢業生求穩心態確實有增無減,擇業意向的集中度有明顯趨同,國企仍為首選。

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3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在對找工作的畢業生進行就業偏好調研時顯示,從偏好的企業類型看,國企仍是畢業生首選,占比46.7%,較去年上升2.3個百分點,且連續三年呈上升態勢。選擇民營企業的占比為12.6%,較去年下降4.8個百分點,連續三年呈下降態勢。

穩就業持續發力

事實上,在求職路上掙扎的2023年應屆畢業生將高達1158萬。

數據顯示,2023年應屆畢業生規模再創新高,比2022屆增加了82萬。而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4月份調查數據中,全國16—24歲青年調查失業率為20.4%,首次突破20%。

“中國青年失業率創歷史新高成為當前一個社會關注問題。這個失業率的統計是有特定范圍的,比如需要同時滿足城鎮戶口、曾經繳納過社保、不在全日制學校上學等多項條件。排除這些統計條件之后看,中國納入失業率統計的16—24歲適齡青年基數其實并不大,并不足以造成整個社會統計失業率大幅度上升。”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楊國慶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楊國慶也指出,從國際橫向來看,青年失業率高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總體上發達國家的青年失業率相對較低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青年失業率普遍較高,可能與不同國家的職業教育水平、產業結構、社會文化和就業機會等多種因素有關。

安徽省勞動學會常務理事汪張明告訴《》記者,青年人就業狀況關系到社會穩定與發展大局,作為新技術、新產業(300832)的主要接受者,其就業狀態影響到相關產業發展和社會機會創造。

但令人振奮的是,中央始終高度重視就業問題,且今年以來的穩就業政策措施正在持續加碼。

4月19日,國辦印發了《關于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的通知》,要求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多措并舉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

此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十部門再次發力,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的通知》,決定繼續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幫助高校畢業生等青年提升就業能力。

據了解,此次計劃將聚焦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16-24歲失業青年,全年募集不少于100萬個就業見習崗位,確保有見習意愿的高校畢業生等青年都能獲得見習機會。

“針對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各級黨委、政府都在積極推出有效就業援助和就業促進措施,緩解居高不下的青年失業率。如事業單位大力度釋放招錄規模,國有企業釋放上年相當的招聘數量,鼓勵民營經濟吸納就業者,對緩解居高不下的青年失業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汪張明表示。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