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國家衛健委介紹基層衛生新政落實情況:推動延長門診,配套調休、晉升等激勵補償機制

記者賀佳雯北京報道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了《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下稱《服務舉措》),圍繞方便居民就醫、優化服務提供、簡化就醫流程、改善服務體驗、做好慢病管理、提升簽約感受等6個方面提出了10條具體措施。

8月25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便民惠民服務的有關情況。鼓勵開設延時門診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廣泛分布在街道、社區、鄉鎮、村莊,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和衛生服務,廣大群眾也迫切希望在家門口能夠獲得及時、便利的就醫和健康服務。


(資料圖)

梳理《服務舉措》發現,一共有10條具體措施,包括預約號源向基層下沉,推進中高級職稱醫師值守門診,方便居民配藥開藥,加強與簽約居民的聯系,深化“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務,延長城市社區門診服務時間,推行“先診療、后結算”,提供周末疫苗接種,為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提供運動、飲食處方或建議,改善基層就醫服務環境等。

在基層便民舉措中,重點著眼于近期,即從2023年到2025年間,提出圍繞方便居民就醫、優化服務提供、簡化就醫流程、改善服務體驗以及做好慢病管理等這些方面舉措。針對下一步《服務舉措》如何在各地真正下沉落地,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監察專員傅衛強調:“各地在具體推進中,也將根據三年行動安排,結合各自實際穩步推進,逐步到位,并且在推進過程中,不斷提高和完善。也就是說,并不要求要‘一刀切’一蹴而就。同時,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進一步豐富和細化相關措施。”

傅衛介紹,就目前來看,各地也在積極推進和落實這樣一些措施,比如北京、上海一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開展了門診的延時服務,方便社區居民尤其是一些上班上學的居民,能夠在基層社區得到基本醫療、慢病配藥、家醫簽約、健康咨詢等服務。

浙江、廣東等省份也積極推進慢病長處方服務,方便居民特別是老年人配藥開藥,減少開藥頻次。

吉林、湖南等省份則全面推進村衛生室門診醫保結算工作,也就是把村衛生室也都納入到醫保定點,更加便利村民就近看病開藥。這些做法,都讓群眾在基層看病就醫更加省心也更加舒心,得到了廣大居民朋友的歡迎和肯定。配套調休、晉升等激勵補償機制

以北京為例,2023年,北京市衛健委開展了延長服務時間專項提升行動,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日延時服務至20時,周末正常開診。另外,在郊區縣設置120急救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周一到周日提供24小時服務。鼓勵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夜間值守,提供24小時服務。

截至8月份,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延時服務惠及421萬人次。延時服務更好地方便了上班上學的人群,增強了居民就近獲得健康服務的便利性。

但另一方面,社會各界不乏擔憂,社區門診開設了延時服務,會否加重醫務人員的工作負擔?

對此,北京市豐臺區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陳應軍回應:“當然,延時服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和負擔。為了鼓勵醫務人員積極參與到延時服務當中,馬家堡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激勵補償機制。針對參加延時服務的醫務人員,提供適當績效補貼,合理安排調休輪休。另外,我們在職稱晉升、評先評優等方面給予一定優先,有效地激發了醫務人員的工作熱情?!?/p>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