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 正文

興銀理財擬測算超額業績報酬暫估值 更多機構跟進調整

日前,興業銀行官網發布《關于部分存續理財產品根據監管要求測算超額業績報酬暫估值的公告》,以提高超額業績報酬的測算頻率。而在興銀理財之前,有不少銀行理財公司也進行了調整。測算超額業績報酬暫估值究竟有何作用,未來是否會有更多機構跟進調整?

繼財政部發布《資產管理產品相關會計處理規定》后,已有銀行理財公司按照規定要求進行調整。近日,興銀理財擬對部分存續理財產品測算超額業績報酬暫估值,以提高超額業績報酬的測算頻率。而在興銀理財之前,不少銀行理財公司也依照規定,運用暫估值提高存續理財產品計提報酬的時效性。

計提超額業績報酬暫估值

10月10日,興業銀行官網發布關于部分存續理財產品根據監管要求測算超額業績報酬暫估值的公告。根據公告,旗下理財公司興銀理財結合理財產品的實際運作情況,擬對554只存續理財產品測算超額業績報酬暫估值。

興銀理財表示,超額業績報酬暫估值作為暫估數據,僅用于理財產品會計核算和估值日估值。而理財產品實際需承擔的超額業績報酬數值最終以投資者贖回日或產品終止日當天計提核算的數值為準,測算超額業績報酬暫估值不會減損投資者利益。

據鯨平臺智庫專家卜振興介紹,超額業績報酬暫估值一般是根據資產當前的凈值、買入凈值等進行核算。一般而言,沒有劇烈的市場波動,暫估值和真實值基本保會持一致。而興銀理財測算超額業績報酬暫估值主要為了滿足監管要求,讓產品凈值更貼近實際經營情況。

據了解,7月1日,財政部印發的《資產管理產品相關會計處理規定》正式施行,規定要求,資產管理產品的管理人收取管理人報酬的,資產管理產品應當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在管理人提供相關服務期間,將當期發生的管理人報酬計入當期損益。

此規定意味著超額業績報酬計算的頻率得以提高,即按照權責發生制,當產品在投資周期內產生超額收益后,產品管理人便從產品凈值中計提超額業績報酬的暫估值,以反映客戶實際的收益情況。

除興銀理財外,此前招銀理財也對浮動管理費計提方法進行了調整,而理財產品浮動管理費也屬于超額業績報酬。根據招銀理財公告內容,自7月1日起,該公司將每日計提暫估浮動投資管理費,但理財計劃實際需承擔的浮動投資管理費最終以理財計劃終止日當天計提核算的數值為準。

“過去超額業績報酬在產品到期日、開放日、分紅日一次性提取,但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產品凈值在超額業績報酬提取日有較大的波動,影響客戶體驗。”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測算超額業績報酬暫估值,每日或定期提取超額業績報酬,可以平滑產品凈值曲線。

預計更多機構將跟進調整

所謂的超額業績報酬是指當理財產品某一時段內創造的實際收益超出業績比較基準,按照產品合同,超出部分產品管理人也可按照一定比例計提相應收益。

目前理財產品的超額業績報酬計提比例不一。劉銀平介紹,理財公司超過八成新發產品收取超額業績報酬,收取的比例在20%-100%之間,平均在50%左右,對于區間數值業績比較基準,有的只針對超過上限的部分收取,有的則按照超過下限或上限的部分分別收取,而對超過上限的部分提取比例更高。

不過,今年以來,多家理財公司針對部分理財產品減少了超額業績報酬計提比例。在興銀理財此次測算超額業績報酬暫估值的554只存續理財產品中,有多只曾于今年下調過超額業績報酬收取比例。例如,“興銀理財萬匯通1號A款美元凈值型理財產品”“興業銀行天天萬利寶穩利1號凈值型理財產品M款”兩只理財產品的超額業績報酬收取比例分別于2月25日、3月23日由50%降至30%。

此外,交銀理財也于5月6日、5月22日對“交銀理財穩享債券增強日開1號(270天持有期)理財產品”“交銀理財穩享靈動慧利6個月定開10號理財產品”的超額業績報酬給予階段性優惠,計提比例均降至0。

談及銀行理財公司下調超額業績報酬收取比例的原因,劉銀平表示,理財公司下調超額業績報酬收取比例,是為了向投資者讓利,在投資業績良好的情況下,投資者能拿到更高的收益,以吸引更多新老客戶購買理財產品。

調查發現,自規定正式施行后,雖已有理財公司按照要求對超額業績報酬測算頻率進行調整,不過亦有理財公司暫未采取行動。某理財公司相關人士介紹稱,目前該公司暫未改變理財產品超額業績報酬的計提方式。

“之前超額收益的計提,一般是根據產品開放模式,定開產品按照開放周期進行計提,日開類產品會按照客戶贖回時予以計提。”談及后續超額業績報酬的計提趨勢,卜振興認為,“運用超額業績報酬暫估值能夠進行每日或定期測算,會讓產品凈值更加平穩,后續會有更多的理財機構按照規定進行調整。”

標簽: 興銀理財 超額業績 報酬暫估值 投資者利益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