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焦點!國家衛健委等17部門: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


(資料圖片)

導語:2022年8月1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7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快建立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為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十四五”期間,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開展10個左右兒科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推進兒科醫療聯合體建設,促進優質兒科醫療資源下沉和均衡布局。未來將向提供母嬰護理、托育服務以及相關職業培訓、消費品生產的企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

改善優生優育全程服務。實施母嬰安全行動提升計劃,全面落實母嬰安全五項制度。推進婦幼保健機構能力建設,各省、市、縣級均應設置1所政府舉辦、標準化的婦幼保健機構。加強高質量產科建設,全面改善住院分娩條件。

提高兒童健康服務質量。實施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加強0—6歲兒童和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率。加強基層兒童保健服務網絡建設。推進基層醫療機構兒童保健門診(兒童保健室)標準化建設,提高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業從事兒童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的醫生配備水平。“十四五”期間,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開展10個左右兒科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推進兒科醫療聯合體建設,促進優質兒科醫療資源下沉和均衡布局。

加強生殖健康服務。擴大分娩鎮痛試點,規范相關診療行為,提升分娩鎮痛水平。指導推動醫療機構通過健康教育、心理輔導、中醫藥服務、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輔助生殖技術等手段,向群眾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提高不孕不育防治水平。

提高家庭嬰幼兒照護能力。建立完善健康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新媒體等多種渠道,普及科學育兒知識與技能。鼓勵地方采取積極措施,支持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等照護模式。

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2022年,全國所有地市要印發實施“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和引導,實施公辦托育服務能力建設項目和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帶動地方政府基建投資和社會投資。

降低托育機構運營成本。“十四五”時期,拓寬托育建設項目申報范圍,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大支持力度給予建設補貼。科學布局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落實社區托育服務發展稅費優惠政策。完善土地、住房、財政、金融、人才等政策,鼓勵地方對普惠托育機構予以支持。

提升托育服務質量。深入開展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創建活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研究制定托育服務相關制度規范,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托育服務。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開設托育服務相關專業,加快培養專業人才。

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機制

優化生育休假制度。各地要完善生育休假政策,從保障職工生育權益和保護生育職工健康權的功能定位出發,體現保護生育和養育過程,幫助職工平衡工作和家庭關系,促進公平就業和職業發展。

完善生育保險等相關社會保險制度。國家統一規范并制定完善生育保險生育津貼支付政策,強化生育保險對參保女職工生育醫療費用、生育津貼待遇等保障作用,保障生育保險基金安全。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同步參加生育保險。

強化住房、稅收等支持措施

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促進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進一步完善公租房保障對促進積極生育的支持措施,各地在配租公租房時,對符合條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據其未成年子女數量,在戶型選擇方面給予適當照顧;優化公租房輪候與配租規則,將家庭人數及構成等納入輪候排序或綜合評分的因素,對符合條件且子女數量較多的家庭可直接組織選房;完善公租房調換政策,對因家庭人口增加、就業、子女就學等原因需要調換公租房的,根據房源情況及時調換。

精準實施購房租房傾斜政策。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傾斜,在繳存城市無自有住房且租賃住房的多子女家庭,可按照實際房租支出提取住房公積金;對購買首套自住住房的多子女家庭,有條件的城市可給予適當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等相關支持政策。

發揮好稅收、金融等支持作用。實施好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建立對依法保障職工生育權益用人單位激勵機制。向提供母嬰護理、托育服務以及相關職業培訓、消費品生產的企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加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繼續實施“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著力補齊農村地區和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地區普惠性資源短板。切實落實各級政府發展學前教育責任,健全政府投入為主、家庭合理分擔、其他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機制。

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依法落實政府舉辦義務教育的主體責任,優化義務教育結構,確保義務教育學位主要由公辦學校提供和政府購買學位方式提供。繼續落實“兩免一補”政策,降低學生就學成本。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提升課后服務質量,按規定保障課后服務經費。

加強生理衛生等健康教育。針對在校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通過定期舉辦專題講座、開設公共選修課程等方式,開展生理衛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加強婚戀觀、家庭觀正向引導。

構建生育友好的就業環境

鼓勵實行靈活的工作方式。用人單位可結合生產和工作實際,通過與職工協商,采取彈性上下班、居家辦公等工作方式,為有接送子女上下學、照顧生病或居家子女等需求的職工提供工作便利,幫助職工解決育兒困難。

推動創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場所。推動用人單位將幫助職工平衡工作和家庭關系相關措施納入集體合同和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條款。實施母乳喂養促進行動。女職工比較多的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孕婦休息室、哺乳室,配備必要母嬰服務設施,更好滿足孕產期、哺乳期女職工的需求。

切實維護勞動就業合法權益。推動完善促進婦女就業的制度機制,加強對女性勞動者特別是生育再就業女性相關職業技能培訓。持續開展就業性別歧視約談工作,依法查處侵權行為。督促用人單位依法依規落實對孕產期、哺乳期女職工關于工作時間、工資待遇、勞動強度等方面的特殊勞動保護。

加強宣傳引導和服務管理

積極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和群團組織優勢,積極開展人口基本國情宣傳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倡導尊重生育的社會價值、尊重父母、兒童優先、夫妻共擔育兒責任。推進婚俗改革和移風易俗,破除婚嫁大操大辦、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倡導積極婚育觀念。

建立健全人口服務體系。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建立健全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加強政府和社會協同治理,強化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基層人口管理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完善生育登記制度,全面落實出生醫學證明、兒童預防接種、戶口登記、醫保參保、社保卡申領等“出生一件事”集成化辦理。

編輯整理張婷

標簽: 進一步完善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