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2022年四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出爐 涉農貸款增速持續增長

2月3日,人民銀行發布2022年四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13.99萬億元,同比增長11.1%;2022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21.31萬億元,同比多增1.36萬億元。

其中,普惠金融領域貸款、涉農貸款、綠色貸款等方面均表現“亮眼”。


(相關資料圖)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記者表示,涉農、普惠信貸保持兩位數增長,尤其是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保持高增長,反映國內金融機構支持“三農”、中小企業等薄弱環節的力度在持續增大,也反映出國內金融機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顯著,金融機構服務“三農”、中小企業的能力顯著提升。

具體來看,普惠金融領域方面貸款保持較快增速。

2022年末,人民幣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32.14萬億元,同比增長21.2%,比各項貸款高10.1個百分點,比上年末低2個百分點,全年增加5.64萬億元,同比多增6250億元;普惠小微貸款余額23.8萬億元,同比增長23.8%,增速比上年末低3.5個百分點,全年增加4.59萬億元,同比多增4549億元。農戶生產經營貸款余額7.83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創業擔保貸款余額2679億元,同比增長14%;助學貸款余額1785億元,同比增長21.6%;全國脫貧人口貸款余額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3.1%,全年增加1195億元。

涉農貸款方面,報告顯示,2022年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49.25萬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比上年末高3.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6.22萬億元,同比多增1.65萬億元。

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余額41.02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比上年末高1.4個百分點;全年增加5.03萬億元,同比多增8734億元。農戶貸款余額14.98萬億元,同比增長11.2%,增速比上年末低2.8個百分點;全年增加1.56萬億元,同比少增1166億元。農業貸款余額5.06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比上年末高3.6個百分點;全年增加4988億元,同比多增1901億元。

“金融加大中小企業、‘三農’等薄弱環節支持力度,在促進微循環、穩定經濟大盤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周茂華表示,從中長期看,在振興農村產業、推進農業現代化、保障農業安全、穩定物價、促進就業、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他還表示,由于“三農”、中小企業仍是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也是重點領域,預計后續國內對這些薄弱環節支持力度仍較大,同時會繼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效率。

綠色貸款方面,報告顯示,2022年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22.03萬億元,同比增長38.5%,比上年末高5.5個百分點,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8.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6.01萬億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8.62萬億元和6.08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6.7%。

分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貸款余額分別為9.82萬億元、5.68萬億元和3.0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8%、34.9%和59.1%。分行業看,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綠色貸款余額5.62萬億元,同比增長27.4%,全年增加1.15萬億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綠色貸款余額4.58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全年增加4546億元。

早前,人民銀行印發通知,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發展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三項貨幣政策工具。

業內表示,此舉主要是保障能源供給安全,促進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支持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并預測今年穩健貨幣政策仍將延續總量加結構的組合,在能源保供穩價,精準定向支持特定領域發展,穩定市場預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人民銀行方面也表示,下一階段結構性貨幣政策堅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繼續加大對普惠金融、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標簽: 涉農貸款 金融機構貸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