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焦點!利好來了!剛剛,重磅數據超預期
人民銀行4月11日發布一季度金融數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系列穩增長政策效應顯現,一季度金融數據表現亮眼。今后一段時間,貨幣政策將綜合運用總量和結構性工具,繼續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數據速覽
3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89萬億元,同比多增7497億元。
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1.46萬億元,同比增長12.7%。
3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3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億元。
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59.02萬億元,同比增長10%。
3月新增信貸同比多增7497億元
數據顯示,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0.6萬億元,同比多增2.27萬億元。
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765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9442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99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17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68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9803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791億元。3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89萬億元,同比多增7497億元。
多位業內專家表示,在需求回升、降準落地等因素支持下,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延續強勁增長勢頭。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從高頻數據來看,3月宏觀經濟延續修復勢頭,帶動信貸供需兩旺。同時,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程強認為,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實現同比多增,足以證明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回暖。
展望二季度,中國銀行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報告稱,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繼續發揮牽引作用,普惠小微、綠色發展等領域信貸增速有望保持在20%以上。
近期,房地產市場出現更多企穩跡象,加之政策仍在發力,相應政策效果會繼續顯現,預計房地產信貸增速將逐步企穩。
社融增速繼續回升
社融方面,初步統計,3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3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億元;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59.02萬億元,同比增長10%。
浙商證券(601878)首席經濟學家李超預計,從結構上看,信貸仍然是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主要貢獻項。此外,信托貸款、委托貸款及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也會提供小幅支撐。“總體看,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速已進入上行通道。”他說。
M2方面,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1.46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3個百分點。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表示,過去幾個月M2同比增速的高位運行也體現出貨幣政策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后續M2同比增速較有可能回到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的水平。“這樣的貨幣環境既可以為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提供有力支持,并推動就業形勢逐步企穩回升,還可以維持物價水平的穩定。”他說。
標簽: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寧夏林草局全面實現全程網辦
上海市林業總站開展濕地健康水生態調研并召開討論會
相約在廣東飛羽悅瞬間 2022廣東候鳥護飛行動正式啟動
排行
精彩推送
- 世界焦點!利好來了!剛剛,重磅數據超預期
- 世界短訊!世界銀行將2023年中國增長預期由4.3%上調至5.1% ...
- 世界銀行將2023年中國增長預期由4.3%上調至5.1% 外交部回應
- 天天訊息:國家發改委運行局召開會議,專題研究2023年上半年...
- 世界熱門:國家發改委運行局召開會議,專題研究2023年上半年全...
- 我國科學家研制出新型高鎳三元正極材料,有望用于鋰離子電池...
- 韌時之花,此刻首次綻放——《流浪地球》中國首展落地寧波阪急
- 環球觀點:我國算力總規模全球第二,年增長率近30%
- 中上協:2022年上市公司共披露并購重組2972單 同比減少10.88%
- 去年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易金額1.74萬億 國資仍是重要參與方
- 去年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易金額1.74萬億 國資仍是重要參與方...
- 加強法治建設 市場監管總局部署2023年度重點立法任務
- 加強市場監管法治建設 市場監管總局部署2023年度重點立法任務
- 熱點!市場監管總局部署2023年度重點立法任務,重點圍繞四個...
- 加強市場監管法治建設 市場監管總局部署2023年度重點立法任務
- 【天天熱聞】加強法治建設 市場監管總局部署2023年度重點立法任務
- 當前熱門:充電僅需18秒!新型水系鋅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問世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部署2023年度重點立法任務|速讀
- 星圖比特出席阿里云“通義千問”發布會,成為首批“通義千問...
- 要聞:經濟循環加快暢通 中小微企業市場明顯恢復
- 經濟循環加快暢通 中小微企業市場明顯恢復
- 多地推出優化營商環境“優化版”舉措
- 多地推出優化營商環境“優化版”舉措
- 拓展有效投資空間
- 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轉向小幅凈投放 本月MLF或延續超量續作
- 公開市場昨日實現凈投放160億元|環球今熱點
- 拓展有效投資空間 熱頭條
- 公開市場昨日實現凈投放160億元 當前速看
- 【當前熱聞】工信部原副部長蘇波:加快發展智能制造 增強產...
- 天天新動態:工信部原副部長蘇波:加快發展智能制造 增強產...
- 當前頭條:外企紛紛加大在滬投資力度
- 【全球新要聞】外企紛紛加大在滬投資力度
- 【政府信息】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前兩個月收入繼續保持...
- 天天訊息:【政府信息】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前兩個月收...
- 時訊:信心繼續回升!從8個維度看一季度中小企業發展
- 一季度 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升至89.3 開工率和復工達產率明顯...
- 一季度 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升至89.3 開工率和復工達產率明顯...
- 天天最新:促進稅收與經濟良性循環
- 當前要聞:我國構建世界首個番茄超泛基因組,或將大幅提升加...
- 中國經濟復蘇態勢令人鼓舞
- 世界百事通!劉永好:實體經濟轉型,要做好‘脫幾層皮’的準...
- 促進稅收與經濟良性循環
- 資料包限免領 | 老齡化加速!如何把握養老產業新機遇?(10...
- 成果鞏固:嚴防返貧聚合力
- 重點聚焦!人財保障:創新機制添動能
- 成果鞏固:嚴防返貧聚合力|看熱訊
- 人財保障:創新機制添動能
- 首項數字化供應鏈國際標準在國際電聯正式發布!由我國工信部...
- 科學家研發出人工智能聲吶眼鏡,可識別唇語,準確率高達95%
- 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 (北京)共建工作啟動
- 觀熱點: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 (北京)共建工作啟動
- 逾萬億元逆回購到期!4月流動性有望保持合理充裕-全球微頭條
- 逾萬億元逆回購到期!4月流動性有望保持合理充裕
- 一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大幅回升 環球快看
- 今年一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升至89.3(新數據 新看點)
- 一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大幅回升
- 環球看點!以更強的戰略定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 以更強的戰略定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每日觀點
- 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不松勁
- 消費者綜合滿意度表現良好
- 即時: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不松勁
- 快看點丨公共經濟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三屆理事會第...
- 公共經濟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三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
- 最新!全國各地最低工資標準(截至4.1) 新視野
- 觀速訊丨最新!全國各地最低工資標準(截至4.1)
- 人社部:在高校畢業生集中的城市每周至少舉辦一次專業性招聘
- 人社部:在高校畢業生集中的城市每周至少舉辦一次專業性招聘
- 全球快看:最新!各地最低工資標準公布
- 最新!各地最低工資標準公布
- 買買買買買!央行連續出手:500億
- 買買買買買!央行連續出手:500億-世界新動態
- 再創新高!海信系電視全球量占率達13.99%,全場景顯示4月10日亮相
- 天天熱推薦:一季度城鎮儲戶收入信心指數比上季升5.5個百分點
- 一季度城鎮儲戶收入信心指數比上季升5.5個百分點-天天消息
- 你的工資不能低于這數!31省份最低工資公布:時薪達標沒
- 你的工資不能低于這數!31省份最低工資公布:時薪達標沒
- 全球今亮點!20秒看中法經貿20年:貿易總額增長了10倍
- 新疆突發地震,震感強烈!美國重磅數據出爐,加息概率飆升?...
- 全球快報:20秒看中法經貿20年:貿易總額增長了10倍
- 【環球快播報】跨境資本流動穩定性增強
- 環球快消息!跨境資本流動穩定性增強
- 重要經濟數據“升”機勃勃 多措并舉推動投資提速|焦點訊息
- 世界速看:重要經濟數據“升”機勃勃 多措并舉推動投資提速
- 每日看點!今日視點:多項數據傳遞積極信號 經濟運行開局穩健
- 中國結算: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 繳納比例擬降至平均15%左右
- 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 繳納比例差異化調降
- 【世界新要聞】宏觀經濟穩步復蘇 中國資產安全性和性價比凸顯
- 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開展2023年(第30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工作
- 全國股轉公司:拉近同市場主體距離 提升市場服務質效 每日焦點
- 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 繳納比例差異化調降|全球快訊
- 新一輪國企改革“風生水起”
- 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開展2023年(第30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工作
- 全球焦點!中國結算:將實現股票類業務最低備付繳納比例由16%...
- 上海市市長龔正今天會見英國阿斯利康全球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
- 上海市市長龔正今天會見英國阿斯利康全球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
- 學術頭條:谷歌計劃在搜索引擎中添加聊天機器人功能,科學家...
- 【環球報資訊】中國結算: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
- 每日速訊:【協會新成員】歡迎開灤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加入協會
- 中國結算: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擬降至15% 當前關注
- 資訊:商務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