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天天消息!2022年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發布會舉行


(資料圖)

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代表處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聯合主辦,植信投資研究院合辦的“2022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發布會”10月27日舉行。

根據IMF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的最新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將保持在3.2%的水平不變,2023年將放緩至2.7%,比7月預測低0.2個百分點,且存在25%的可能性會降到2%以下。持續存在且不斷擴大的通脹壓力促使各國央行快速同步收緊了貨幣環境,全球貨幣和金融環境的收緊將在整個經濟范圍內產生影響,抑制需求并幫助逐步遏制通脹。預計全球通脹將在2022年晚些時候觸頂,但將較先前預期更長時間地維持高位,并在2024年降至4.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代表處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StevenBarnett在主題演講中,對《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的核心內容進行了介紹,并從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和政策應對建議兩部分進行了分析。他表示,超過三分之一的經濟體將在今年或明年出現經濟萎縮,但這并非意味著全球經濟將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對于各國而言,越早采取政策應對措施,所需付出的代價將越小。面對世界經濟的挑戰,各國需要積極行動,且需采取一致的行動。史蒂文·巴奈特在演講中還表示,以PPP計價的各國GDP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在全球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經達到18.2%,超過美國的14.9%,居全球之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代表處副代表李鑫著重對亞太區域經濟形勢進行分析。他表示,亞洲經濟目前也進入了逆風期,由于發達國家加息和持續不斷的烏克蘭危機等因素的影響,今明兩年亞洲經濟增長面臨諸多挑戰。今年一季度亞太經濟出現較強反彈,但到二季度開始走弱。預計今明兩年亞太經濟增長將下調至4%和4.3%,低于過去二十年亞太經濟增長水平。盡管如此,在黯淡的全球經濟中,亞太經濟表現仍是一個亮點。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在線上發言中表示,今年海內外經濟形勢嚴峻復雜,主要經濟體通脹高燒不退,貨幣政策持續收緊,外需減弱。疫情沖擊下,國內經濟持續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為實現穩增長目標,我國積極財政政策靠前發力,調控力度遠超以往;穩健貨幣政策持續進行逆周期調節,呈現了較好的政策效應。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需要中國宏觀政策保持現有力度。

據悉,《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是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人員撰寫的經濟概覽,著重分析世界宏觀經濟形勢并對經濟前景進行預測,每年春季和秋季發布。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長期穩定合作伙伴,每年定期聯合發布該項報告,共同致力于貨幣金融戰略的研究和探討。

標簽: 世界經濟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