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環球新消息丨積極財政助力經濟穩步回升——今年前三季度財政收支情況分析

財政部10月2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9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3151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4.1%,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6.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934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3%,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8.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83217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5.2%,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4.9%。


(資料圖片)

1—9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03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2501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53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1%。

“總體來看,受到經濟穩步回升與大規模留抵退稅基本完成等積極因素推動,三季度以來財政收入降幅有所收窄,財政收支形勢逐步好轉,基層政府收支壓力有所緩解,積極財政政策助力經濟實現穩步回升。”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財政收入增長平穩

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1—9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4.1%,較1—8月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124365億元,同比增長1%,較1—8月下降0.1個百分點,整體保持平穩態勢。

羅志恒表示,一方面,超預期的三季度經濟增長為財政收入企穩奠定了基礎。三季度GDP同比增長3.9%,高于市場預期的3.7%,與二季度的0.4%相比更是顯著提升,充分反映了中國經濟的較強韌性。盡管仍存在一定下行壓力,9月份經濟總體延續8月份的復蘇態勢,處于上行恢復期。另一方面,隨著財政政策靠前發力,大規模留抵退稅集中退付基本完成,對財政收入不再形成掣肘。稅務總局數據顯示,截至9月20日,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3.4萬億元。

統計顯示,1—9月,國內增值稅同比下降33.4%,扣除增值稅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2%,較1—8月提高0.6個百分點;國內消費稅、進口貨物增值稅及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出口退稅同比增速分別為7.3%、11.3%、2.1%和16%,分別較1—8月回落1.4、1.1、0.4和2.2個百分點。

“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9月份國內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增速邊際提升;消費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及消費稅和出口退稅邊際下滑,反映出經濟企穩回升但居民預期尚未根本好轉;出口退稅下滑則反映疫情以來經濟的兩大支撐——基建和出口在第四季度可能轉變為主要依靠基建。”羅志恒表示。

“分稅種來看,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出口退稅等數據折射出統籌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的成效持續顯現,組合式的稅費支持政策有效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穩定市場主體預期,有力助企紓困解難,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推動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李旭紅認為,前三季度的財政收支結構進一步優化平衡,為保障宏觀經濟行穩致遠提供了重要保障。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收收入呈同比增長趨勢,反映出宏觀經濟逐漸呈現恢復性增長、積極財政政策優化經濟結構的潛能。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白景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數據表明,前三季度財政收入增長勢態平穩,沒有出現超預期波動,并呈現兩個特點:減稅政策全面落地、減稅力度大;稅源結構和稅收結構逐步完善,所得稅收入增長勢態良好。這些特點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就業擴張在稅收方面的體現。

財政支出持續發力

數據顯示,1—9月累計,教育支出284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7%;科學技術支出65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847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9%;衛生健康支出1625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7%;農林水支出1594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交通運輸支出889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5%。

“1—9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6.2%,較1—8月降低0.1個百分點,整體維持較高支出強度。其中,教育、社保就業和衛生健康等民生支出超過7.3萬億元,占總支出比重為38.4%,民生保障得到有力支撐。”羅志恒表示。

另外,針對大規模留抵退稅帶來的地方財政收入下降,財政部在按現行稅制負擔50%退稅資金的基礎上,新增1.2萬億元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基層落實退稅減稅降費和保就業保基本民生。其中,對新增留抵退稅中的地方負擔部分,中央財政補助比例平均超過82%,并向中西部地區傾斜。“1—9月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014億元,僅占全國財政支出的13.1%,創2009年有數據以來同期新低。”羅志恒表示。

“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6.2%,表明我國預算管理水平不斷提升,預算執行力增強。財政對投資和消費增長的貢獻度提高,對整體經濟增長的支撐力進一步增強。”白景明告訴記者。

李旭紅表示,1—9月,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衛生健康支出保持較大幅度增長,基本民生保障持續加強,其中科學技術支出增幅最大,比上年同期增長14%。

“上述數據表明,財政資金持續推動加快科技創新,為企業創新發展增添動能。”李旭紅表示,前三季度財政支出力度加強、進度加快,對于民生、科技、醫療健康等領域的支出增長更為明顯,從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政府性基金支出進度加快

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1—9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589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31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7%;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4258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4%,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850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3%。

1—9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8029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5%。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支出35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6.3%;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相關支出7673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6%,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4361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2%。

羅志恒認為,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降幅收窄,原因之一是去年低基數影響。去年三季度以來,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逐步加大,導致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隨之快速下滑并形成低基數。2021年1—9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同比增長10.5%,較2021年1—8月下降3.7個百分點。

“前9個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長12.5%,不僅大幅高于2021年的同期下降8.8%,也高于2021年的全年增速下降3.7%。這表明在專項債發行進度加快以及去年低基數的雙重影響下,政府性基金支出進度加快。”羅志恒表示,1—9月新增專項債共發行3.5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2萬億元,發揮了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積極作用。

“總之,今年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持續落實落細,各項稅費支持政策提質增效,制度性安排和階段性政策并舉,使受益主體集中于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不斷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李旭紅表示。

當前,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羅志恒認為,下一階段,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加大政策調控力度,提前謀劃財政增量工具,努力實現穩增長、防風險、落實“三保”和支持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等多重目標。

標簽: 財政收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