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全球動態:建議突出制造業當家、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廣東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于今天下午開幕,會期4天,13日閉幕。目前,省各民主黨派已準備多份集體提案向大會提交,提案從突出制造業當家、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進“綠美廣東”建設、扎實做好民生保障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

民革廣東省委會:


(資料圖片)

建議利用元宇宙虛擬現實技術

推動農業“數實融合”

民革廣東省委會聚焦農業發展,擬提交提案建議利用元宇宙虛擬現實技術加快推動廣東省農業“數實融合”。

提案建議打造一批“虛實結合”元宇宙農場。具體而言,加快部署“標準+終端+平臺”農業物聯感知網,完善數字化標識標準體系,選取省內若干數字農業園,配建環境數據采集、土壤檢測等物聯感知終端,打造全省統一的農業生產大數據平臺,為農業元宇宙打造“數據底倉”。

提案還建議共建一批鄉村“元旅游”景點。怎么建設?提案建議運用內容生產、實時渲染、立體顯示等元宇宙技術,推動南崗瑤寨等古村落、古建筑“數字活化”,建立數字化檔案,建設一批古村落的數字孿生場景,打造一批“沉浸式”旅游打卡地。

在直播電商等數字經濟人才方面,提案指出,廣東省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約占全國十分之一,但農產品直播電商人才較為缺乏、素質參差不齊,本地主播帶貨流量下滑較快、無法持續,外聘流量主播要價過高。

提案建議廣東可培育一批頭部直播電商虛擬主播,與電商、視頻頭部平臺、MCN(網紅孵化中心)機構合作,通過流量扶持優質內容產出,做強“小柑妹”和“小鮮妹”等系列虛擬“明星主播”,助力本省農產品打造產品代言、營銷新生態;同時,探索引入虛擬智能主播系統,實現人工智能主播與真人主播接替帶貨,提高店鋪銷售帶貨總額;再者,出臺相關政策,引導高校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技術等專業領域與傳統農業領域交叉融合,持續培養輸出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腳踏實地”的高質量復合型人才。

農工黨廣東省委會:

老人洗澡非小事

建議擴大助浴師從業人數規模

農工黨廣東省委會將提交提案《關于推動社區長者助浴中心建設,構建老齡友好社會的建議》。該提案建議給予老年人助浴服務政策傾斜,擴大“老人助浴師”從業者規模,在有條件的區推動建設“社區長者助浴中心”。

提案指出,目前老年人助浴服務存在一些困難:“老人助浴師”從業人數缺口巨大、資質參差;社會養老機構上門服務缺乏救護經驗,存在醫療風險;老年人助浴用具市場供給不足等。

提案建議對入職養老服務業的中職、專科、本科及以上等不同學歷層次的畢業生,予以獎勵。提升“老人助浴師”職業技能專業性,將“老人助浴師”納入護理員職業資格管理機制,助浴技能納入“養老護理員醫療照護”培訓。

提案還提出以社區為助浴服務半徑,在有條件的社區推動建設“社區長者助浴中心”。在“老人助浴”付費模式方面,提案建議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和購買服務,鼓勵社會工作組織與企業在社區助浴中心提供有償公益性服務;將相關服務列入長護險等社會補貼項目,探索“部分自費+政府補貼”的收費模式。另外,無法前往助浴中心的失能老人可與助浴中心簽訂服務合同,享受有償上門服務。

“助浴用具已出現供給缺口,需積極引導相關企業研發適老化、智能化的洗浴設備。”提案舉例稱,這些設備包括洗浴全過程的可穿戴監測設備、與醫院和急救系統聯網的呼救設備、輪椅適用的“全自動洗澡機”、智能化洗浴車等。

九三學社廣東省委會:

以完善“生態廊道”為抓手

推進“綠美廣東”建設

九三學社廣東省委會聚焦生態文明建設,擬提交提案建議以完善“生態廊道”為抓手推進“綠美廣東”建設。

提案建議重視生態廊道沿途生態資源保護和歷史文化遺產資源修復,高標準規劃生態廊道。建議明確生態廊道的功能定位和發展導向,規劃設計生態景觀型、生態防護型、生態經濟型、園林景觀型、濕地景觀等不同類型的生態廊道,劃定生態廊道緩沖區,推薦樹種名錄,為打造復合型生態廊道提供技術遵循;同時,促進連通性的打通,充分考慮為動物棲息和遷徙創造便利,打通林帶“斷點”,修補廊道型生態林,在與市政路交叉處建設專門用于動物遷徙的管涵,為小動物們打造更完善的遷徙通道。

在制度建設方面,提案建議完善齊抓共管機制,構建綜合治理體系,高水平管護生態廊道,并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和資源,鼓勵沿線居民自覺投入到維護生態廊道建設成果的行動中去,共同守護廊道建設成果。其間,還應監測動植物種群的變化,反映生態廊道恢復和生態系統重建過程中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關系,多維度監測生態廊道。

提案還建議挖掘生態廊道的多元價值和多重功能,實現自然與城市、與鄉村的良性互動,多元化賦值生態廊道。不僅可以保護為前提適度開發生態旅游建設,同時可依托生態廊道,廣泛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活動,提高市民的綠色生態意識。

統籌:南都記者蔣臻

采寫:南都記者黃姝倫代國輝陳卓睿實習生劉禹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