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熱點!2023經濟走勢如何?怎么推動工業穩增長?錢花在哪?聽聽部長們的回答

現代快報訊(記者王新月)2023年,我國經濟走勢如何?錢要怎么花?如何推進工業穩增長?這些議題備受社會關注。連日來,新華社專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財政部部長劉昆。現代快報記者對此進行整合梳理,從他們的回答中一窺2023年發展新畫卷。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資料圖)

2023年我國經濟走勢如何?在促消費、穩投資方面有哪些實招硬招?趙辰昕認為,2023年我國發展具備較好基礎和較多有利條件,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采訪中,趙辰昕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確實面臨一些困難挑戰,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隨著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2023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原因有三點,一是發展更有基礎。新時代10年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比重達18.5%,擁有完整產業體系、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日益完備的基礎設施網絡,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巨大市場潛力、強大經濟韌性等優勢將進一步彰顯。二是動能正在集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隨著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效應持續顯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推進,市場活力有望進一步激發。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將不斷釋放強大動力。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創新極、動力源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寬,將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三是政策繼續發力。經過應對各種沖擊挑戰的實踐,宏觀調控舉措更豐富,政策儲備工具更充足。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優化五大政策組合,把握好六個“更好統籌”,抓好五方面重點工作,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疊加發力,有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

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是總需求不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作為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釋放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潛力。趙辰昕說,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多措并舉促進居民想消費、敢消費、能消費。一是增強消費能力。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提高消費傾向高、但受疫情影響大的中低收入居民消費能力。二是改善消費條件。強化停車設施建設改造,加快推進充電設施設備建設,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推動重點領域和大宗商品消費持續恢復。三是創新消費場景。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促進線上線下(300959)深度融合發展,利用新技術新應用拓展購物體驗。此外,還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形成儲備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環。“向上向好”,是全國人民對新一年中國經濟的期待。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中國經濟將不斷展現新氣象、取得新成效。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全力以赴穩工業,扎實鍛造新優勢

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強調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并作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等一系列部署。如何推進工業穩增長?怎樣穩預期強信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說,不可否認,工業經濟運行仍面臨困難挑戰,但更應看到,完備的產業體系和強大的內需市場的優勢突出。2023年,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存量政策、增量政策疊加發力,將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推動工業經濟穩步回升。

工信部將著重抓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大穩增長政策供給和落實力度。加強部門協同、部省聯動,落實落細已出臺的各項政策和接續措施,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監測調度、形勢研判和政策儲備,適時推出更多政策措施。二是聚焦重點行業和地區,穩住工業增長基本盤。針對機械、石化、輕工、汽車、電子等支柱行業,分業施策、分類研究制定穩增長措施。針對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打造更多新增長點。支持工業大省“勇挑大梁”,支持各地區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增長目標。三是全面實施“十四五”系列規劃,提振制造業有效投資。對確定的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專項,盡早啟動實施,形成實物工作量。支持制造業企業瞄準高端、智能、綠色發展加大投入,加強制造業重大外資項目服務保障。四是積極擴大消費,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創造新需求。實施新能源汽車領跑強基工程,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試點。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推進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大力培育信息消費示范城市,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發展。

金壯龍指出,當前,中小企業平穩發展的困難挑戰依然較大,工信部將進一步強化政策惠企、環境活企、服務助企、創新強企、人才興企,全力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具體包括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健全中小企業法規政策體系,持續開展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和中小企業發展綜合督查,開展減輕企業負擔專項行動;加大紓困幫扶力度,協調推動階段性惠企政策接續與完善,出臺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的若干措施;促進專精特新發展,力爭到2023年底,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8萬家、“小巨人”企業超過1萬家;構建優質高效服務體系,健全國家、省、市、縣四級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建設一批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健全中小企業海外服務體系,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去”。

△財政部部長劉昆

財政部部長劉昆:把每一分錢都用到國計民生的關鍵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還作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等多項部署。采訪中,劉昆表示,要適度加大財政政策擴張力度,提升政策效能。

2023年,如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財政部部長劉昆認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應對這些風險挑戰,要求我們加大財政宏觀調控力度,優化政策工具組合,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2023年,財政部門將圍繞市場主體需求精準施策,助力企業減負增能;將適量擴大專項債券資金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范圍,持續形成實物工作量和投資拉動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此外,財政部門還將保持適當支出強度,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支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繼續增加對地方教育轉移支付規模。研究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支持地方加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落實學生資助政策。二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大力度支持健全公共衛生體系,保障好疫情防控所需資金。適當提高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三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積極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保障好因疫因災遇困群眾、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四是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快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積極推進國家公園建設。繼續支持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涵養綠水青山。五是堅決兜住基層“三保”底線。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向縣鄉基層傾斜。督促地方強化預算管理,騰出資金優先保障“三保”支出,促進基層財政平穩運行。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