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焦點短訊!助力穩增長 金融“及時雨”要精準落到急需處


(相關資料圖)

時報時評張娜

32.01萬億元!21.31萬億元!2022年社會融資規模、新增信貸實現穩步增長。

1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布的2022年全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2.01萬億元,比上年多6689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21.31萬億元,同比多增1.36萬億元。數據反映了過去一年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在持續發力。

從結構來看,2022年新增信貸總體呈現企業貸款增長強勁、居民貸款仍顯頹勢的特點。2022年,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7.09萬億元,住戶貸款增加3.83萬億元。盡管2022年12月份疫情變化加劇了投資、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的不確定性,但是在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之下,信貸增量表現較好,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勢強勁?;ㄖ攸c項目配套融資、制造業企業貸款、房企開發貸等穩坐支撐信貸增長“主力軍”寶座,12月份信貸達1.21萬億元,占當月新增信貸的86.5%,遠高于1-11月份平均占比50.8%。

2022年金融政策、貨幣政策等靠前發力,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2022年,再貼現、抵押補充貸款等結構性金融工具持續發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人民幣貸款利率整體下降,2022年央行下調了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貸款利率由4.6%下調至4.35%,下調了0.25個百分點。2022年1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4萬億元,同比多增2665億元,表明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和穩增長政策加快落地實施,市場主體信心加快恢復,有效融資需求有所增長。

當前,我國經濟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呈現恢復勢頭。但國際環境依舊復雜嚴峻,外部不確定性增大,主要指標增速還處于低位,經濟恢復基礎仍需要鞏固。

2023年,如何更好支持實體經濟,助力經濟穩增長?金融“及時雨”還須落到急需處。

過去十年,銀行貸款、債券投資年均增速分別為13.1%、14.7%,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普惠型涉農貸款年均增速分別達25.5%、14.9%,大大高于貸款平均增速。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下一步,信貸投放要聚焦企業所需、群眾所盼,奔著問題來、解決困難去,要進一步提升金融供給與實體經濟的匹配性,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適度靠前發力,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對諸如基建投資、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制造業、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服務加大力度,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此外,還要做好信貸投放總量的“加法”和讓利實體經濟的“減法”。

2023年,應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統籌協調,實現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協同發力、綜合施策,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激發有效融資需求,助力經濟穩增長。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