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財經分析】企業端信貸持續修復 2023年或迎信貸提速“開門紅”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22年信貸增量表現較好,但仍延續“對公穩、零售弱”格局,其中企業中長期信貸修復最為亮眼,居民信貸有望隨樓市同步恢復。2023年信貸投放節奏有望繼續前置,居民中長期貸款大概率好于2022年。

新華財經北京1月11日電(記者楊昕辰、劉玉龍)央行10日公布的2022年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21.31萬億元,同比多增1.36萬億元。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22年信貸增量表現較好,但仍延續“對公穩、零售弱”格局,其中企業中長期信貸修復最為亮眼,居民信貸有望隨樓市同步恢復。2023年信貸投放節奏有望繼續前置,居民中長期貸款大概率好于2022年。

需求回暖 企業中長期貸款持續景氣


(資料圖片)

央行數據顯示,2022年企業新增貸款17.09萬億元,同比多增5.07萬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11.06萬億元,同比多增1.83萬億元,維持了較高景氣度。

“企業中長期信貸需求的持續走強成為金融數據的突出亮點,這意味著企業對經濟未來預期在持續轉暖,釋放了經濟有望企穩向上的積極信號。”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2022年下半年以來,企業中長期信貸需求持續回暖,8月份以來同比連續出現多增,特別是12月多增8717億元,為2022年最高。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及研究部總監龐溟認為,企業中長期貸款維持較高景氣度,顯示出商業銀行在寬信用政策組合下繼續擴大中長期貸款投放,特別是對重點領域的長期限貸款投放,政策性因素積極拉動作用突出,實體企業對經濟前景預期進一步改善,企業端融資改善繼續強于居民端。

2022年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3.33萬億元

央行數據顯示,2022年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加2.75萬億元,同比少增3.33萬億元,12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加1753億元,同比下降1963億元。

梁斯表示,2022年,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成交套數為14847萬平方米、133.86萬套,同比分別下降28.5%和30.69%,房地產市場疲軟是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長低迷的主要原因。

“雖然居民中長期貸款整體仍偏弱,但在各項房地產支持政策逐步顯效下,降幅有所收窄。”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稱,最新公布的12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升至48.0,高于11月1.3個百分點,表明我國服務業景氣度在收縮區間開始邊際改善,也預示著2023年居民貸款將逐步好轉。

2023年或迎信貸提速“開門紅”

“為來年的收益做準備,銀行往往傾向于將好項目預留到第二年1月,因此12月通常是中長期貸款的‘小月’。”紅塔證券(601236)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企業中長期貸款反季節性高增長體現了穩增長政策開始發力,企業修復信心回升,同時意味著在疫情防控優化后,2023年一季度經濟應該有較好的表現,也對應了近期股票市場較強的風險偏好。

李奇霖表示,當前疫情對購房場景的約束已經減弱,收入預期、長期信心以及部分限制購房需求的政策解除是后續的看點。考慮到2022年基數足夠低,房地產政策暖意足,2023年的居民中長期貸款大概率好于2022年。

“2023年信貸‘開門紅’可期,一月份相對平穩、二月份邊際恢復、三月份有望出現‘信貸脈沖’。”溫彬預計,2023年信貸投放節奏繼續前置,各季度信貸節奏或整體按照40%、25%、20%、15%安排,以實現“早投放早收益”。信貸結構上,預計一季度對公貸款會有所提速,二三季度零售貸款回暖修復;政策性銀行和國股銀行仍為穩信貸的重要力量,基建、制造、地產、消費、小微和綠金依然為重要信貸方向。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