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中國經濟穩定復蘇快速增長 將為世界經濟帶來無限活力

阮氏錦莉


(資料圖)

馬赫迪

約翰.波爾茨

納迪婭.希勒米

徐陽

阿尼爾.蘇克拉爾

權起植

中國的發展惠及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國兩會釋放出一系列重要信息,讓國際社會從中讀出中國發展蘊含的理性、韌性和確定性。中國經濟治理風格穩健,增長目標適當,發展前景可期,讓國際社會吃下了“定心丸”,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經濟帶來寶貴確定性。

“兩會是外界觀察中國發展的重要窗口。”全國兩會閉幕之際,南都、N視頻記者采訪多名外企負責人、外國專家學者及在華外國人。受訪者們表示,中國不僅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更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他們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及其全球積極影響充滿期待。

市場復蘇

中國的消費水平正逐漸提升擴大消費大有可為

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士,無一不感受到中國消費市場強勁復蘇。

“廣州是一座國際化的城市,很多外國人在這里生活。廣州美食很多,餐飲業發展得很好,2020年,我的姐姐就在這里開了家越南菜館。”就讀于暨南大學的越南留學生阮氏錦莉告訴南都記者,即便是在疫情期間,這家餐館仍舊開展外賣業務,如今越來越多人來吃飯,生意蒸蒸日上。

在廣州留學期間,阮氏錦莉很喜歡和朋友一起去購物中心買化妝品。“我很喜歡中國的化妝品,性價比高,在大學生能承受的經濟范圍內。”她也很喜歡網購,網購突破了時空限制,“一般等上幾天,我在廣州就可以品嘗到中國其他城市的特產,特別方便。”

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熱愛旅行,來自阿富汗的留學生馬赫迪第一時間去了上海和北京。“我喜歡體驗新事物,認識新朋友,這值得我花錢,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機會旅行。”中國的移動支付同樣給馬赫迪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中國,我們只需要帶手機就可以購物、坐公交、騎共享單車,還可以人臉識別支付,非常先進。”

現居深圳的荷蘭設計師約翰.布爾茨告訴南都記者,中國在移動支付方面遠遠領先于其他國家。“我已經很久沒在中國用現金了,我用手表甚至是刷臉支付。”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在布爾茨看來,中國的消費水平正逐漸提升,在擴大消費方面仍大有可為。

布爾茨很喜歡在中國淘藝術品。“我有幾件極好的玉器,在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買的,我在宋莊也買過書法作品、玻璃器皿、刺繡等藝術品。”他認為,中國的藝術品消費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現在我看到,年輕人也開始對藝術產生了興趣。”

吃“定心丸”

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發布后外企可在更多地區投資并享受優惠

在中國問題專家、埃及貝尼蘇韋夫大學政治學教授納迪婭.希勒米看來,全國兩會是外界觀察中國發展的重要窗口。她注意到,“2023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30%。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很重要”。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希勒米告訴南都記者,她認為,此前《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的發布,是中國擴大外商投資增量、提振外商投資信心的重要舉措。

“優惠政策是外國投資者最感興趣的。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發布后,外資企業可以在更多地區投資,并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希勒米說,這有利于穩定外國投資者的預期和信心,同時也使這一給外商投資企業吃下“定心丸”的政策,更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

中國是外資企業青睞的投資熱土。去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1890多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比三年前增加了近500億美元。

作為能源效率解決方案供應商,丹麥企業丹佛斯長期關注中國市場,尤其是綠色產業的發展前景。丹佛斯中國區總裁徐陽告訴南都記者,中國是丹佛斯的“第二家鄉市場”。“進入中國市場27年以來,我們持續投資中國,為中國各行各業綠色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也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生活的一員,感受著中國發展的脈搏。”

徐陽表示,這些年來,丹佛斯深刻感受到了中國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我們相信,中國將在放寬市場準入、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繼續提升,外資企業將更好地落實國民企業待遇。我們也可以借此同中國的合作伙伴攜手,為中國的發展目標做出貢獻。”

中國經濟綠色轉型為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也讓丹佛斯在高效節能方面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得到了市場和客戶的認可。徐陽表示,過去五年,丹佛斯在中國的業務翻了一番。中方在綠色、能效領域的發展和開放措施,以及對知識產權和創新不斷加大的保護力度,堅定了丹佛斯對中國市場的長期信心,是丹佛斯愿意在中國長期發展、并持續加大投資力度的主要原因。

邁入2023年,丹佛斯將持續推進生產線轉移。據介紹,丹佛斯于2022年啟動的近十條來自歐洲的生產線,正在分批遷往天津,并將在今年取得重要進展。這批轉移的生產線,預計每年將為該工廠帶來8億元新增產值。

民營經濟

未來茁壯生長的民營企業將進一步激發中國市場活力

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是今年全國兩會上的熱議話題之一。民營經濟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發展前景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南非外交部副總司長阿尼爾.蘇克拉爾向南都記者表示,民營經濟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大型中國民營企業的身影遍布全球,許多中國團隊、技術公司走在行業尖端,影響著世界經濟的走勢。許多遠赴海外的中國民營企業都非常熱衷于在當地傳授實用的技術,南非等許多非洲國家都受益于此,踏上更加順暢的發展之路。

在蘇克拉爾看來,今年中國兩會釋放出積極信號,“我們期待看到更多中國民營企業來非洲大陸投資,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和農業等領域。”

中國問題專家、埃及貝尼蘇韋夫大學政治學教授納迪婭.希勒米認為,中方對民營經濟的大力支持,更好地為全球經濟穩定發展提供保障的決心。

希勒米還注意到,中國民營企業在促創新、保就業等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貢獻了全國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對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意義重大。她相信,未來茁壯生長的民營企業有潛力進一步激發中國市場活力。

談及中國經濟未來發展,韓中城市友好協會會長權起植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為5%,為實現這一目標,加大力度支持民營企業和吸引海外投資都是關鍵。“不可否認的是,盡管在某些方面會受到國際局勢的制約,中國民營企業的創造力正在為整體經濟環境帶來積極改善,這在高新技術行業尤為明顯。”

權起植指出,有句話叫“經濟就是心理”,他相信,中國今年的經濟發展目標必定能夠實現,中國經濟的穩定復蘇、快速增長,也將為世界經濟帶來無限活力。

“世界聚焦中國兩會”報道

總策劃:戎明昌劉江濤

執行策劃:王佳

統籌:南都記者向雪妮

采寫:南都記者何嘉慧翁安琪梁令菲實習生李曉藝李雨霞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