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超六成半受訪青年接受新就業形態,建議落實從業者權益保障_天天最新

“青春腔調”民調欄目

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南都大數據研究院上線“青春腔調”民調專欄,傾聽青年的聲音,呈現青年的態度,連接青年的需求,描摹青年的夢想。無論熱點事件、亦或灣區建設,年輕的你,請發聲!

2023全國兩會期間,青年就業話題備受關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成為就業增收的重要渠道。”


(資料圖片)

青年是主要勞動力群體,他們怎么看待新就業形態?希望獲得哪些就業扶持?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于2023年3月9日至12日面向90年代后出生的年輕群體發起網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六成受訪青年表示接受新就業形態,主要是因為新就業形態能增加就業機會;超六成受訪青年建議落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接受度:

超六成半受訪青年擁抱新就業形態

新就業形態是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發展帶來的就業新模式,是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目前最常見的職業包括外賣騎手、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網絡主播、調飲師、陪診師等。本次調查中,在職的受訪青年占38.78%,在求職的占16.35%,在讀書的占36.12%。

問及新就業形態的從業經歷,有37.26%的在職受訪青年表示從事過,其中“正在做”和“曾做過”的比例各占18.63%;另有62.75%表示沒做過。

自2019年以來,人社部發布了5批共74個新職業,為青年提供了發展新機遇和就業新選擇。這屆青年對新就業形態的接受度如何?調查顯示,66.92%的受訪青年表示接受新就業形態,27.38%表示接受度一般,5.70%表示不接受或不了解。

從學歷上看,持大專學歷的受訪青年對新就業形態的接受度較高,占72.23%;持碩士或以上學歷的受訪青年表示接受的比例也不低,占70.01%;本科學歷者、高中或以下學歷者該比例分別占65.52%、61.11%。

不難發現,隨著平臺經濟、網絡經濟、數字經濟等新業態迅速發展,高學歷青年的就業心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積極擁抱新就業形態帶來的發展機遇。

新就業形態優勢:

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和收入

接受新就業形態的受訪青年認為,新就業形態的最大優勢是能夠增加就業機會,占84.09%;其次是可以增加收入、工作自由度高,分別占65.91%、63.07%。

交互分析顯示,接受新就業形態的受訪應屆畢業生認為新就業形態能夠增加就業機會,比例高達90.00%。

擇業觀:

近五成受訪青年選擇先就業

本次調查也了解了青年受訪者的擇業觀。調查結果顯示,“先就業,避免職業空窗期”的擇業觀排在首位,選擇比例為49.05%。不過,也有受訪青年認為當下的工作未必是最后的“歸宿”,34.60%打算“積累經驗,為跳槽/創業做準備”。還有33.46%選擇“先擇業,有明確的求職目標”。

值得留意的是,受訪應屆畢業生選擇“積累經驗,為跳槽/創業做準備”的比例最高,占57.14%;其次是“邊工作邊探索職業發展方向”,比例占35.71%。這從側面反映出,受訪應屆畢業生對于未來就業抱有積極、開放的心態,努力積累工作經驗,提升自己才是“硬道理”。

求職考慮因素:

看重五險一金和薪酬

此外,年輕人在求職時看重哪些因素?調查顯示,超六成受訪青年最看重“五險一金保障全”(65.40%)、“薪資水平高”(63.12%),位居前二。

交互分析發現,受訪應屆畢業生選擇“五險一金保障全”的比例高達92.86%。這反映出,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中,福利保障齊全的工作對應屆畢業生來說更為重要;而專業是否匹配、是否符合個人興趣等因素都是其次。

自我準備:

調整就業期待有助于更好就業

在回答“你認為需做好哪些準備才能更好地就業”時,66.92%的受訪青年認為,首先要“視就業形勢與自身能力,調整就業期待”;64.26%認為應該“提升學習能力,提高求職競爭力”;60.84%認為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尋找就業方向”,占60.84%。

應屆生所需扶持:

提高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契合度

除了調整個人心態,促進青年就業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新聞發言人郭衛民表示,今年就業總量壓力仍然很大,僅高校畢業生預計有1150萬人。

有哪些措施能助力應屆畢業生就業?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超七成受訪青年建議“優化調整學科專業,提高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契合度”“建立大學生求職和用人單位崗位需求數據庫,求職與引才精準對接”,還有近六成受訪青年建議“適度延長保留應屆畢業生資格時限”。

新就業形態從業者所需扶持:

落實勞動者權益保障,完善從業資格認證

有哪些措施能助力青年群體就業?超六成受訪青年建議“落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政策”;其次,超五成受訪青年建議“完善新就業形態從業資格認證體系”和“積極推動和引導新就業形態發展”。

調查小結:

隨著平臺經濟、網絡經濟、數字經濟等新業態迅速發展,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網絡主播等一大批崗位應運而生。在本次調查中,超六成半受訪青年表示接受新就業形態,碩士或以上學歷的受訪青年接受度更高達七成。青年群體的就業心態正在發生積極的轉變,他們積極擁抱新就業形態帶來的發展機會。

不過,新業態不能只“新”在業態,落實從業者權益保障、完善相關資格認證體系、提升新就業群體職業技能等,對從業者的扶持工作落到實處,才能讓更多青年投身到新就業形態工作當中。

樣本概述: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于2023年3月9日至11日發起本次網絡問卷調查,共回收511份有效問卷。從性別來看,其中男性受訪者占41.44%,女性占58.56%。從年齡段來看,90后占36.50%,95后占19.01%,00后占44.49%。從學歷來看,高中或以下學歷者占6.08%,大專學歷者占18.25%,本科學歷者占63.50%,碩士或以上學歷者占12.17%。受訪學生群體中,應屆畢業生占30.23%,非應屆畢業生占69.77%。受訪在職青年中,全職占85.29%,兼職占3.92%,全職兼職二者兼有的占10.78%。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