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繼續實施普惠金融 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_今日精選

【】


【資料圖】

近日,在中國銀行業協會普惠金融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普惠委”)成立大會暨一屆一次全體會議上,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一級巡視員毛紅軍介紹,過去5年,我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平均增幅達到25%,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年均增速約15%。

普惠型小微企業和“三農”貸款余額的持續大幅度提升,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活水。這一方面離不開監管部門在普惠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引導,把優惠信貸資源切實配置到縣域經濟和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的關鍵點上。另一方面,更離不開銀行業的積極推動,銀行業在戰略規劃、組織架構、資源配置、風險管理等方面進行的適配性變革,有效助推了我國普惠金融高速發展。

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是我國經濟中的關鍵組成部分。盡管當前我國普惠金融整體上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在經歷了三年疫情之后的當下,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仍處于恢復經營的周期之中,仍面臨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亟需得到進一步幫扶。

如何更好地為這部分群體提供普惠金融服務,依然是金融工作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當前,促進小微和“三農”主體全面提升和發展,不僅需要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在量上的增長,還需要在質上做文章,進一步提質增效,將普惠金融發展融入高質量發展大局,合力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

首先,需要銀行金融機構重點圍繞促進融資成本合理化、信貸可得最大化,提高差異化融資發展水平,有針對性地加大對普惠型小微企業、涉農主體貸款投放。如,積極引導信貸資源流向成長性好的科創型小微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弱化擔保、銀政企多方聯動合作方式,推動普惠金融、延期還本付息、減費讓利等政策落地,讓普惠措施直達基層,切實解決小微企業和涉農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其次,還要借助和善用科技手段。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數字普惠金融面臨著引導金融資源配置、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支持農民創新創業、促進農民消費升級等新任務,這都需要用好科技手段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通過數字化信息技術以低成本、更便捷的方式讓小微企業和“三農”群體享受到優質的金融服務。

再次,還需要持續推動普惠金融“愿貸敢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建設。一方面,給予商業銀行一定的容錯機制、允許普惠從業人員盡職免責,充分保護商業銀行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實現普惠金融服務重心的進一步下沉,讓銀行“愿貸敢貸”。另一方面,繼續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用好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普惠小微貸款等支持政策工具,持續增加普惠小微貸款投放,夯實能貸的基礎,并推動科技賦能和產品創新,提升“能貸會貸”水平。

除此之外,還需要找準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和民營小微企業的契合點、發力點,在切實提升小微金融服務質效上發力,努力推動普惠金融業務增量、擴面、降本、提質,推動地方經濟社會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

本報編輯部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