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2月信貸延續“開門紅”態勢,居民信貸需求邊際改善 熱資訊

記者邊萬莉北京報道

3月10日,央行發布2023年2月金融統計數據和社會融資規模數據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M2同比增長12.9%,增速創下2016年4月以來新高;M1同比增長5.8%,較前一個月有所回落。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81萬億元,同比多增5928億元。2月末社融同比增長9.9%;社融增量比上年同期多1.95萬億元。


【資料圖】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在經濟回升和政策支持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2月信貸保持同比大幅多增勢頭,主要動力來自企業中長期貸款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另外,年初兩個月以消費貸為主的居民短期貸款同比大幅多增,顯示當前消費修復過程已經展開。此外,2月金融數據中最突出的是社融同比大幅多增1.95萬億,除了投向實體經濟的貸款大幅多增逾9000億外,主要貢獻來自債券融資顯著修復。M2同比增長12.9%

具體看,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75.52萬億元,同比增長12.9%,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個和3.7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5.79萬億元,同比增長5.8%,增速比上月末低0.9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1.1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10.76萬億元,同比增長10.6%。

值得關注的是,M2增速延續了上月增長的趨勢,M1增速有所回落。其中,M1同比增長5.8%,較上月末低0.9個百分點,不過仍然高于2022年12月3.7%的增速。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M1同比增速回落,主要是去年基數調升,以及目前國內房地產銷售仍處于企穩復蘇階段,2月樓市交易仍不夠活躍。但M1同比高于去年與近三年均值,反映2月企業活動明顯改善的。”

M2同比增長12.9%,僅次于2016年3月13.4%的高點,創下近七年新高。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看來,2月M2增速延續高位有兩個原因:一方面,2月信貸繼續超預期放量,存款派生能力仍強;另一方面,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滾動操作以保障流動性充裕,繼續為M2增速提供支撐。

從M1、M2的結構看,M1由M0+企業活期存款構成,M2是由M1+準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它存款)構成。數據顯示,2月人民幣存款增加2.81萬億元,同比多增2705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7926億元(同比多增1.08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29萬億元(同比多增1.15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455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減少5163億元。

“M2增速延續上行走勢,居民預防性儲蓄動機仍然較強。”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

人民銀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也顯示,居民儲蓄意愿仍然較強,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61.8%,這一比例為有統計以來的最高值。此外,央行在《2022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指出,疫情演進的擾動影響仍需關注,居民儲蓄向消費轉化的動能有待觀察。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5928億元

數據顯示,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81萬億元,同比多增5928億元,較上月增長規模有所下降,但仍處于多增狀態。“2月信貸延續前置發力。”溫彬表示,在經濟修復態勢良好、市場主體預期改善、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和銀行競爭性投放下,信貸增長較往年更為積極,繼1月信貸大幅增長后,2月新增規模續創同期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2月企業貸款仍為新增主力,居民信貸有所改善,居民短期貸款表現為高增。周茂華分析,“從信貸、社融結構看,企業經營預期樂觀,信貸需求回暖;基建重大項目穩投資繼續偏積極;值得關注的,2月居民短期和中長期新增信貸同比轉為多增,信貸需求邊際改善,預示居民消費和樓市銷售在回暖,但整體仍低于常年水平,反映目前居民消費和房地產處于恢復階段。”

一方面,住戶貸款增加208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21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63億元;經計算,分別同比多增4129億元、1322億元。梁斯分析,這一方面與居民消費熱情升溫,特別是中長期信貸需求同比多增,居民購房動力有所轉暖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去年基數較低有關。

“擴大國內需求政策推動居民信貸加快修復,消費恢復預期明顯。”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表示,2月居民信貸增加2081億元,同比多增5450億元,其中居民短期大幅改善,居民中長期小幅恢復。消費修復成為今年經濟增長的關鍵詞。2月各大銀行集中下調信用貸、消費貸利率,降低短期貸款門檻,居民獲得資金難度大幅下降。目前疫情對消費的抑制作用也近乎忽略不計,居民收入預期回升明顯;但短期內居民實際收入恢復尚緩,2月房屋銷售小幅改善,居民購房信心恢復需要一個過程。

另一方面,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6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578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11萬億元;經計算,同比分別多增3700億元、6048億元。溫彬分析,節后復工復產和生產經營活動加快,2月制造業PMI躍升至52.6%,制造業活動以10多年來最快的速度擴張,帶動企業融資需求繼續回升;同時,財政支出前置和項目加快落地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撬動的基建配套貸款,以及政策支持下的制造業貸款、房地產行業融資,仍是當前新增信貸的重要推動。社融同比增長9.9%

初步統計,2023年2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53.97萬億元,同比增長9.9%;增速較前一月的9.4%,有所增長。2023年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1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95萬億元。溫彬表示,2月社融實現超預期放量,信貸和債券齊上量,社融增速回升,表內信貸、債券融資等均表現較好,對社融形成拉動。

從各細項看,人民幣貸款、政府債券構成了社融增長的兩大支撐項。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82萬億元,同比多增9241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8138億元,同比多5416億元。

梁斯分析,全國31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預算報告顯示,財政部已提前下達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21900億元。在此帶動下,政府債券凈融資規模明顯上升。值得一提的是,債券融資改善明顯。企業債券凈融資3644億元,同比多34億元,結束了連續少增的態勢。

展望未來,王青認為,在宏觀政策延續穩增長取向、市場主體自主融資需求修復支撐下,3月信貸有望繼續保持同比多增勢頭。不過,近期央行領導強調,“貨幣信貸的總量要適度,節奏要平穩”。我們判斷,1-2月信貸投放“適度靠前發力”階段基本結束,3月新增信貸正在回歸平穩增長。另外,進入3月以來票據利率上行勢頭明顯放緩,也從一個側面預示了這一點。

在周茂華看來,2月金融數據繼續保持強勁增長,供需兩旺,短期降息迫切性不高,但年內降準可能性仍在。一方面,國內實體經濟信貸需求延續回暖態勢,實體經濟融資表現理想;房地產融資也呈現回暖跡象,反映目前利率整體處于合理區間。但另一方面,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國內消費和需求恢復,需要適度貨幣環境支持,同時,貨幣政策需要平衡多個目標,后續政策不排除繼續適度降準(定向降準)加大薄弱環節和重點新興領域支持,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