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就業開啟新賽道


【資料圖】

1200萬人,這是今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的預期目標,是歷屆政府工作報告中最高的。

社會上真有這么多的工作崗位嗎?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不少人都提到了新就業形態。你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成為就業增收的重要渠道。

什么是新就業形態?簡單說,就是工作時間不固定,辦公場景很靈活,只要有一根網線、一部手機或一臺電腦,就可以實現就業,像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陪診員等都在內。余興安委員就看好這些新職業的潛力,他有數據為證:“2021年微信公眾號、小程序、視頻號、企業微信等微信數字生態,就衍生出4618萬個就業收入機會。”

新崗位來了,哪些人愿意挑戰呢?顧雪代表在調研中發現,90后已經成為新職業從業者的主力軍,95后新職業從業者占比超過20%,他們大多處于剛畢業或畢業不久的狀態。90后的李樂樂就是滄州市區的一名陪診員,接受過專業護理教育,有醫院實習經歷,熟悉就診流程,但一些患者的“不信任”也常常讓他苦惱。

新職業還沒被認可怎么辦?代表委員們來給添“底氣”了。梁倩娟代表就呼吁,各大互聯網平臺要給予正能量的返鄉創業者新媒體賬號更多流量支持。齊為民委員建議說,要加大就業培訓力度,推動快遞、外賣、網約車等行業就涉及勞動者權益的事項開展協商。還有代表委員提出,要將新業態勞動者納入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保護范圍,完善用工和社保政策。

就業,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系著經濟大局。開啟就業新賽道,還看各地真功夫。(記者 蘆靜)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