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翻看“國家賬本”,今年近50萬億支出,從哪出,花到哪|當前簡訊


【資料圖】

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代表小組會議,審查《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這份預算報告也被形象地稱為“國家賬本”。新的一年,財政支出的發力重點又在哪些領域?哪些人、哪些市場主體將從中受益?

2023年財政預算報告指出,匯總中央和地方預算,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7300億元,增長6.7%,加上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余19030億元,收入總量為236330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5130億元,增長5.6%,支出規模比去年擴大1萬億元以上。

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突出加力提效,加力主要體現在擴大財政支出規模。赤字率擬按3%左右安排,比去年提高0.2個百分點,赤字規模38800億元,比2022年增加5100億元。專項債發行限額擬按38000億元安排,比上年增加1500億元。

預算報告明確,今年將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基本民生等方面的支持。其中,教育支出最多,占到15.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占14.3%;衛生健康支出占8.8%。就業是最大的民生,2023年中央財政預計安排就業補助資金668億元,增加50億元,支持地方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健康方面,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64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5元,達到每人每年89元。

在減稅降費方面,今年預算報告提出“完善稅費優惠政策”,要增強稅費優惠政策的精準性針對性,突出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特困行業的支持,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和提升創新能力。預算報告指出: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階段性降至1%,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分別實施5%、10%增值稅加計抵減。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方面,完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體系,實施基礎研究人才專項試點,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安排65億元,增加20億元,推進建設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高地。產業基礎再造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安排133億元,增加44億元。延續實施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等。

在擴大國內需求方面,財政收支政策中包括流通保供體系建設、貨運樞紐補鏈、縣域商業建設、外貿新業態、自貿區建設等領域。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