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2月金融數據再超預期 世界關注

李奇霖/文

最新公布的2月社融和信貸數據無論是總量還是結構均十分亮眼,與銀行間市場資金變緊、同業存單發行量價齊升相對應。社融和信貸數據連續2個月的高增長雖增強了后續經濟復蘇的確定性,但同時也意味著政策刺激加碼的可能性在減弱。

具體如下:


(資料圖)

第一,信貸總量強勢依舊,結構出現改善。

2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81萬億元,同比多增5928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企業貸款新增1.61萬億元,依然是新增人民幣貸款貢獻的主力。從期限結構看,企業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同比均有所增長,其中短期貸款增加578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11萬億元,分別同比多增1674和6048億元。

企業短期貸款增長對應著企業補庫存需求的增加。前期不確定性預期太高,庫存是低位運行的,現在疫情防控優化后,經濟復蘇確定性增強,所以企業開始回補庫存,對應了上游部分原材料價格近期開始上漲。補庫存需求推動了短期貸款增長。

更值得關注的是企業中長期貸款變化的趨勢。企業中長期貸款維持高增長說明穩增長的力度是偏強的。

這主要是因為地方在疫情防控優化后,全力“拼經濟”的意愿在增強。今年專項債發行前置(1—2月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合計凈融資8283億元)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持續注入活水,疊加此前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杠桿撬動,項目獲得了更充足的資本金支持。

同時,銀行因優質企業資源稀缺,為提早獲客,開啟了價格戰,搶占優質客戶,導致信貸短期集中放量。此外,銀行為響應支持實體經濟的需要,加快了對制造業企業的信貸投放。

還有一個因素是企業債發行變弱了,部分發債企業的融資需求已靠貸款滿足。數據看,今年1—2月企業債合計融資5130億元,去年同期有9448億元,企業債發行融資減少的一部分可能轉向了中長期貸款。

再來看居民部門。

住戶貸款增加2081億元,同比增加545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21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63億元。在去年的低基數(短期貸款-2911億元,中長期貸款-459億元)的對比下,2月居民部門信貸明顯改善,分別同比增加4129和1322億元。

從消費者信心來看,1月消費者預期指數環比提高了3.6個百分點,特別地,對于收入的信心指數和預期指數均出現了改善,各提高2.1和4.3個百分點。可見,疫情防控優化后,有了消費場景,疊加春節因素,積壓的消費需求在2月持續釋放,導致2月居民短期信貸有了明顯的好轉。

另外,在房地產政策的持續加碼、疫情防控優化后外出購房的限制下降,疊加返鄉置業需求釋放的背景下,購房需求開始回升,帶動了居民中長期信貸好轉。從數據看,2月30個大中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面積月均值同比增長32%,TOP100房企權益口徑下的累計銷售額同比降幅回升了22個百分點。

第二,社融增速提高,多個分項出現改善。

社融存量同比增長9.9%,較上月提高0.5個百分點。單月新增規模為3.16萬億元。結構上看,除信貸繼續多增外,其余多個分項也都出現了改善。

政府債券凈融資8138億元,同比多5416億元,為配合重大項目開工的資金需求,地方債券發行節奏繼續前置。

企業債券凈融資3644億元,同比略微增了34億元,比前兩個月好了不少,可見理財贖回對債券市場的擾動下降。盡管當前資金收緊,但現券的配置需求似乎并未受到影響,信用債市場呈現出“資產荒”的特點,企業債融資功能正在修復。

信托貸款新增66億元,同比增加817億元,可見經濟修復帶動主動融資需求增加也在推動非標融資好轉。

第三,存款數據顯示居民預防性儲蓄需求仍強,無論是企業還是居民對未來增長的預期仍偏謹慎。

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12.9%,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個和3.7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同比增長5.8%,增速比上月末低0.9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1.1個百分點。

M2同比增速的提高一方面體現了信貸派生的效果。在政策靠前發力等因素的作用下,信貸高增長創造了存款。

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居民端的消費及資產配置行為依舊偏謹慎。2月居民戶存款增加了7926億元,同比多增了1.1萬億元,居民預防性儲蓄的需要還是非常高。

這主要是因為:

1、一手房恢復得比二手房慢,因為預售交房的不確定性,購房者多傾向買二手房,二手房交易只是在存量房買賣雙方之間形成資金劃轉,導致居民存款向企業存款轉化的速度偏慢。

2、節后股票市場輪動加速、整體偏弱讓居民沒法通過買基金、買股票增厚財產性收入,買房子的需求也不強,只能被動配置存款。

3、收入預期有不確定性,所以消費需求未充分釋放,也制約了居民存款向企業存款轉化。

此外,從M1的相對羸弱、M2的高增長及企業存款新增1.29萬億元(同比多了1.15萬億元)也可以看出不少企業還是選擇將存款定期化,這也說明企業經營預期并沒有明顯改善,理財需求大于實體的投資需求。

這樣的存款結構也與債券市場近期的走勢相對應。信貸高增長提升銀行資產負債久期錯配的壓力,存款高增導致繳準需求提高,使得資金偏緊,同業存單發行成本上升。但又因M2的高增和存款定期化、理財化導致現券的配置需求不弱,對應了債券市場收益率下行與資金緊、經濟復蘇預期并存的現象。

當前經濟究竟復蘇了嗎?如果從商品的走勢看,確實是復蘇了,商品走勢尤其是黑色商品走勢明顯偏強。但如果看股票和債券的市場表現,又會發現市場充滿了分歧。

我們認為上述現象存在的核心問題是在預期上。

股票的定價不僅看上市公司當前的盈利還要看未來的盈利預期,如果市場認為信貸高增持續性不強,或者信貸高增會換來政策面的收緊,又或考慮到一些國際關系緊張等因素,投資者長期預期都可能被影響。

從存款的結構看,盡管社融和信貸高增長,但無論是企業還是居民部門都呈現出被動儲蓄增強的特點,可見企業的投資生產預期和居民的消費預期都還是偏謹慎的,存款結構的定期化和理財化就轉化為了債券市場的配置需求。

因此,當前市場定價的關鍵還是在預期上,如果內外部風險溢價能夠得到控制,考慮到當前M2的增長要快于名義GDP和社融的增長,股票市場是不會缺流動性和配置資金的,而一旦風險溢價得到控制,債券市場現券收益率下行和資金相對偏緊并存的局面也將得到修正。

(作者為紅塔證券(601236)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經濟學家)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