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建議農民工實行月薪制、社保按天繳納…關于這3億人,代表發聲

資料圖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中國農民工總量接近3億,達到29562萬人,比2021年又增長了1.1%。今年全國兩會,這些有關農民工話題的建議受到關注。

建議農民工實行月薪制


(資料圖)

據新京報,來自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的全國人大代表譚雙劍建議,建筑業農民工應該像上班族一樣每個月發工資,成立相關政府部門,對企業用工發放薪資予以制度上的管理與監督,讓農民工逐步實現月薪制。

目前,譚雙劍就職在北京建工三建公司機電安裝分公司水電隊,已經從事建筑行業27年,對農民工群體十分了解。他向記者介紹,在龐大的農民工群體中,只有建筑業農民工沒有實現月薪制,一般是半年或季度發放,每年在麥收、秋收或年底的時候,農民工才能領到工資。

實際上,農民工進城務工,往往一個人支撐著一個家庭,特別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農民工,他們的家庭責任繁重。隨著城鎮化速度加快,大多數農民工會選擇在老家的縣城貸款買房,在面臨子女教育、高價彩禮等壓力的同時,增加了房貸、車貸的固定支出,每個月的還款壓力大。而老家土地一畝地只能收入上千元,難以支撐家庭的日常支出。

資料圖

譚雙劍曾帶領團隊在香港、澳門等地參建過建筑項目,在港澳地區施工,只要按時上交工人工作的考勤,工地上的農民工可以每個月領到工資。譚雙劍也了解到,國外的建筑行業工人,一般實行月薪制,有的還能達到周薪制。

目前,有的建筑項目實行業主直接給農民工發工資,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總包方周轉資金延遲農民工工資發放的問題,但在實行過程中尚不嚴格,還存在業主資金周轉延遲發放的情況。譚雙劍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可以嘗試在項目招標中明確規定薪資結算機制,從根源上避免農民工工資周期長的問題。

“建筑項目的資金周轉,不能再依靠農民工的工資。”在譚雙劍的多年從業經驗中,農民工的月薪制是有望實現的。以前欠薪逃薪是常態,近些年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得到了很大的緩解。譚雙劍建議,在建筑行業的大企業、大項目,先行試點農民工月薪制,同時對小項目采取完工及時結算工資的機制,不要拖著,以此逐步形成月薪制在建筑行業農民工群體的良性發展。

建議農民工社保按天繳納

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陳雪萍一直關注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今年她建議優化現有按月繳納農民工社會保險的制度,改為按“天”繳納,避免出現不合理斷繳現象,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據中國青年報,陳雪萍表示,為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國家已出臺了相關政策法規,多次開展根治欠薪專項整治行動,但至今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在一些領域,特別是在工程建設領域仍有發生,主要原因之一是未及時繳納社保。

在調研中,陳雪萍發現,農民工進城務工以打零工為主,工作時長“不足月”現象時有發生,而社會保險參保一般以“月”為單位進行繳納,工作時長未滿一月,單位無法為入職人員繳納社保,導致工資結算受到影響。

“為加強農民工社會保障工作,落實農民工勞動報酬,各級政府應該積極探索,先行先試。”陳雪萍建議優化現有按月繳納農民工社會保險的制度,改為按“天”繳納。

建議對全國農村勞動力全員培訓

今年的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黃久生帶來了“對全國農村勞動力全員培訓”的建議。據工人日報,黃久生說:“隨著產業的轉型發展、新型業態的催生,對新型農民工的技術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標準。而如何讓農村勞動力更快適應快速發展形勢,通過全員培訓,實現更高質量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是當前急需解決的課題。”

黃久生代表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各級政府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針對農村勞動力開展了不同層面、不同類型的培訓工作,培養了一批具有農業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產業農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還存在培訓資源缺乏整合、培訓方式單一、覆蓋面不廣、針對性差以及務工人員參加培訓動力不足等問題。

黃久生代表建議:抓緊開展農村勞動力全員培訓,制定強有力的措施,以滿足農民工更好地服務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促進農業現代化。

針對農村人口文化水平差異較大、普遍知識層次較低的現狀,采取針對性培訓與系統性培訓相結合、理論培訓與技能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制定形式多樣和個性化的教育形式。

采用“集中授課、實踐學習”培訓模式,一方面安排專家講學,讓廣大學員開拓視野,學習和掌握理論知識和實用技能。另一方面,讓學員到“基地”實習,去企業參觀,做到學以致用。

樹立和培育各類先進典型,通過先進典型,讓廣大群眾直接感受到身邊的典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從而讓榜樣的力量教育農民、感染農民、鼓舞農民,投身鄉村振興。

因勢利導、按需培訓,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和需要什么、培訓什么”,緊密圍繞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信息開展培訓,有效的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經濟的需要。

逐步建立政府主導、農科教統一協調的市場培訓機制,積極制訂具體的農民培訓政策,規范農民培訓的操作程序和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保障體系。

綜合新京報、中國青年報、工人日報等

圖片丨、視覺中國、壹圖網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