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環球精選!生態環境部孫禎:氣候投融資工作需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合力推進


(資料圖)

貝殼財經訊(記者趙方園)4月6日,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一級巡視員孫禎在第二屆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上表示,做好氣候投融資工作,切實為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提供充足有效的資金保障才能積極穩妥地推動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一直都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實干派。“我們開展氣候投融資工作就是實干派的重要體現,‘貸款、并購’這都是真金白銀的支持。”孫禎表示,今年是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希望在地方層面“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能形成合力,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參與、推進氣候投融資工作,以地方綠色低碳轉型逐步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孫禎提出,試點地方要抓住機遇,以應對氣候變化為導向,打造地方的核心競爭優勢。“各地要把握應對氣候變化和碳達峰、碳中和的新動能,積極開辟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不斷打造低碳競爭新優勢。創新經營模式和投融資機制,加大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資金投入,全面提升本地區的經濟綜合實力,國際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同時,要多方參與,協同構建氣候投融資的生態圈。“氣候投融資是一項創新性工作,要積極調動各方力量,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融資的主體作用。”

具體來說,地方政府要強化部門聯動,將氣候投融資工作與地方經濟、金融、產業、環保等領域的政策相協調,為積極、有序推進氣候投融資工作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金融機構要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促進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納入投資決策的管理全過程,積極開展金融工具服務模式、投資理念、流程管理、評價體系等等的創新。企業要積極探索開展綠色低碳的技術創新,工藝革新和流程優化,通過碳價格信號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形成具有顯著產業特色和多重效益的氣候投融資實踐經驗。”孫禎進一步說道。

要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規制,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氣候投融資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孫禎認為,應對氣候變化和氣候投融資工作是系統性、全局性、長遠性的工作。要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立法工作,完善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體系,建立健全氣候投融資標準體系。

同時需要深化國際交流合作,講好氣候投融資和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故事。孫禎提出,氣候投融資工作需要借鑒國際經驗教訓,從中國實際出發,推動氣候投融資的知識共享、能力提升、工具創新和技術進步,也要向國際社會積極宣傳我國氣候投融資的進展和成果,與世界發展的新方向形成良性互動。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