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一季度的強勁信貸對后續或有透支

李超/文

2023年3月,信貸、社融、M2數據保持強勁,基本符合我們的預期。

3月信貸新增3.89萬億元,繼續同比大幅多增


(資料圖片)

2023年3月,人民幣貸款新增3.89萬億元,同比多增7497億元,與我們預期的3.6萬億更為接近,一致預期為3.09萬億。一季度信貸合計新增10.6萬億元,首次單季突破10萬億體量,同比大幅多增2.27萬億,主要受益于寬信用政策推動、銀行充足的項目儲備、實體信貸需求的逐步轉暖。3月信貸增速升0.2個百分點至11.8%。

同比維度,3月信貸結構繼續呈現企業中長期強、居民強、票據弱的特征,完全符合我們在4月1日發布報告《3月數據預測:預計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9%》中的預判:“結構上,受消費場景、人的流動繼續恢復,地產銷售回暖及去年低基數影響,居民端貸款或大幅同比多增;企業端,預計中長期貸款保持強勁,基建、制造業、普惠小微等領域是主要投向,地產為邊際增量,而與去年3月“沖票據”形成鮮明對比,預計今年票據融資降為負值,大幅同比少增”。

3月企業貸款增加2.7萬億,同比多增2200億元,其中,企業中長期和短期貸款分別增加2.07萬億和1.08萬億,同比多增7252和2726億元,而票據融資減少4687億元,同比少增7874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保持強勁,我們認為基建、制造業(尤其是科創、綠色)、普惠小微等領域是主要投向,地產為邊際增量。3月,多家銀行在2022年年報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今年綠色、基建、科創將是重點布局領域,對于基建,我們認為,去年大量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加速推進,今年進入施工階段,對資金的需求量保持穩健;對于制造業,政策持續鼓勵銀行加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新能源是側重點,實體也有較強的信貸需求。對于房地產,2022年末地產金融政策轉向,“要求落實落細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基調下,地產開發貸、保交樓貸款也為企業中長期貸款貢獻增量。由于一般貸款投放量較大,銀行增加票據融資的意愿回落,這與去年3月“沖票據”形成鮮明對比,今年3月表內票據大幅少增,也是信貸結構優化的體現。

3月居民貸款增加1.24萬億,同比多增4908億元,其中,居民短期、中長期貸款分別增加6094和6348億元,同比多增2246和2613億元,3月消費及地產銷售回暖對數據有一定帶動,但與2月同比多增的4129和1322億元相比,恢復強度并不算大,同比多增主因去年基數較低。我們預計這將是年內居民貸款的主要特征,即地產銷售和消費的修復是漸進的,較難大規模放量,但低基數或使得居民貸款多月保持同比改善。

3月非銀貸款減少379億元,同比少減75億元,信貸大月非銀貸款季節性轉負,但由于3月末降準落地,季末資金面相對穩健,數據并未大幅下行。

3月社融新增5.38萬億,大幅同比多增

3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38萬億(去年同期4.66萬億,同比多增7235億元),與我們預期的5萬億更為接近,一致預期為4.42萬億。3月社融增速升0.1個百分點至10%,震蕩上行符合我們預期。一季度合計,社融增加14.53萬億,同比多增2.47萬億。

結構上,3月同比多增主要來自人民幣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3月社融口徑人民幣貸款增加3.95萬億,同比多增7211億元,與人民幣貸款口徑貸款的偏差主要來自非銀貸款,規模不大;3月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增加1790億元,同比多增1503億元,去年3月銀行表內“沖票據”導致表外票據體量較小,基數較低,而今年經濟回暖疊加貼現量減少,該數據同比多增。

社融中其他項目與去年均基本相當,波動不大。3月政府債券增加6022億元,同比少增1052億元,專項債提前下達及發行對該數據形成支撐,體現財政積極前置發力。

3月信托貸款減少45億元,同比少減214億元,主要受地產金融政策影響,“十六條”明確規定“支持開發貸款、信托貸款等存量融資合理展期”,金融機構積極落實,支撐信托貸款數據,且融資類信托若依據存量比例壓降,則每年壓降規模也是同比減少的。

3月委托貸款增加174億元,同比多增67億元,邊際增量或來自公積金貸款,公積金貸款計入委托貸款,據財聯社信息,今年以來,已有宿遷、合肥、丹東等至少28個城市陸續發布關于公積金調整的政策,政策內容既包括提高公積金貸款最高限額,也包括提取公積金償還個人住房貸款、租房提取公積金額度的提高等,預計后續也有望支撐委托貸款數據穩健回升。

3月企業債券融資增加3288億元,與2月基本相當,同比少增462億元,信用債收益率降至低位、企業債務融資需求回暖的情況下,預計該項目后續也將保持穩健修復。3月股票融資增加614億元,同比少增344億元,與3月股市二級市場行情調整相關。

M2增速略有回落但仍處高位

3月末,M2增速小幅下行0.2個百分點至12.7%,與我們的預測值完全一致,一致預期為11.9%,信貸強勁及財政支出或前置發力是主要的原因,結構中,居民儲蓄存款持續積累。

對于存款數據,3月人民幣存款增加5.71萬億,同比多增1.22萬億。其中,住戶存款增加2.91萬億,在較高基數的情況下依舊同比多增2051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2.61萬億,同比少增456億元;財政存款減少8412億元,同比少減13億元,基本持平;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3050億元,同比多增9370億元。同比維度,住戶和非銀存款貢獻最大。

居民超額儲蓄繼續積累,充分驗證了我們持續提示的觀點,即居民超額儲蓄較難大量釋放至消費、購房,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是導致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悲觀的根本性原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其影響,也因此居民超額儲蓄的釋放將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這將導致M2回落的進度和速度較此前預期的更慢。

3月社融- M2剪刀差為-2.7個百分點,環比回升0.3個百分點,但仍處低位,意味著資金淤積金融體系現象仍然突出。

3月末M1增速較前值下行0.7個百分點至5.1%,低于預期。M1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企業活期存款,其與消費類相關行業的現金流直接關聯,3月M1增速在去年基數較為穩定的情況下繼續下行,體現居民消費、購房活動的修復幅度仍偏弱,與上文的分析結論一致,我國居民儲蓄意愿仍然較強,下游消費類行業需求仍有待釋放。與之相對應的,3月M2-M1剪刀差走高0.5個百分點至7.6%,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展望后續走勢,M1增速大概率漸進上行,但是較為緩慢的。

3月末M0同比增速11%,較前值上行0.4個百分點,在去年基數走高的情況下,節后數據保持高位,與2020年、2022年表現相似,體現經濟修復的結構性失衡,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經濟改善略弱,導致持幣需求增加。

二季度貨幣端預計保持中性、寬信用基調延續但市場預期波動或明顯加大

貨幣端,當前DR007在7天逆回購利率(2%)附近波動,有上有下,并未形成持續的大幅上行或下行趨勢,意味著資金面緊平衡,預計未來將有延續。

信用端,3月末央行降準體現寬信用基調延續,但一季度信貸的大規模投放或對后續月份有所透支,二季度市場對寬信用的預期波動或明顯加大。

其一,今年銀行“開門紅”意愿較強,并普遍擔憂后續利率繼續下行帶來的凈息差壓力,因此傾向于在年初增加信貸投放,這會導致后續的信貸額度在一定程度上受限。

其二,隨著經濟基本面逐步修復,預計總量性寬松政策如降準降息或將較為審慎。2023年全年看,根據“精準有力”的部署,預計貨幣政策工具將以結構性調控為主,側重定向引導、精準滴灌。

其三,去年受階段性疫情影響,部分月份信貸投放為極低值,如4、7月,而5、6、9月在政策驅動下是形成極高值,即二、三季度的相鄰月份間的信貸表現波動較大,這也將對今年的各月構成差異化的基數影響。Q2的3個月,在信貸供、需情緒較為穩定的情況下,由于去年分別面臨較低、較高和較高的基數,會使得4月同比多增,而5、6月同比略少增的概率更大。總體我們認為Q2起信貸較難再大幅同比多增,未來的三個季度合計看,信貸增量或有同比少增,信貸增速也將是逐步小幅回落的趨勢。

對于社融,我們預計1月社融9.4%的增速水平即為全年低點,在企業債券、表外票據有望同比多增的情況下,預計社融增速可維持震蕩走升,預計年末升至10.3%左右,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

總體看,預計金融數據對經濟基本面的帶動有望在二季度有所顯現,一方面,截至今年3月,中長期貸款增速12.6%,較去年8月的低位10.1%累計提高2.5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我們測算的有效社融增速(中長期貸款+非標項目+直接融資)去年9月已止降企穩,12月起逐步上行,對實體經濟有望形成正面引領。

(作者為浙商證券(601878)首席經濟學家)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