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社科院報告:多重積極因素助力中國經濟開局向好

北京4月12日訊 1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宏觀金融分析報告》。該報告指出,隨著疫情對經濟擾動減弱,以及穩增長政策落地顯效,2023年中國經濟開局總體向好。

報告分析,多重積極因素助力中國經濟開局向好:從增長動能看,服務業消費改善明顯,基建和制造業投資持續發力,房地產市場邊際回暖,出口增速觸底回升;從金融條件看,社融總量和結構雙雙改善,新增信貸和政府債券對社融形成有力支撐。


【資料圖】

“餐飲等接觸型服務業消費大幅反彈,帶動服務業生產明顯改善,服務業PMI回升至近10年高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CMFA團隊成員曹婧說,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居民消費需求穩步釋放。

報告稱,在穩增長政策支持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小幅回升,基建和制造業投資部分對沖了房地產投資下行壓力。房地產市場出現積極變化:房地產開發投資和新開工面積降幅收窄,竣工面積同比增速由負轉正;房地產銷售增速接近轉正,受多地試點現房銷售影響,現房銷售額同比增速由負轉正。

報告指出,在貨幣政策精準有力的基調下,社融總量和結構同步改善。其一,企業中長期貸款持續回暖,反映實體經濟融資需求逐步改善。其二,政府債券發行放量,對社融的拉動較為顯著。

展望未來我國宏觀經濟走勢,報告預計,若不考慮去年二季度的低基數效應,2023年我國經濟將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其中,消費反彈和基建投資將成為后續經濟復蘇的兩大支撐。

報告建議,宏觀經濟政策繼續著力于改善預期和擴大內需,增強我國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第一,多措并舉改善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強化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有效銜接、疊加發力,避免政策大起大落擾亂預期。統籌推進穩增長和防風險,既要打好穩增長政策組合拳,通過財政、貨幣、就業、產業、貿易等政策協調配合來積極引導預期,又要穩妥處置化解房地產、金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等領域風險。

第二,加快恢復和提振消費。提高就業質量和居民收入,增強消費信心和能力。持續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民營經濟、數字經濟和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擴大就業吸納能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家庭收入。

第三,鞏固基建和制造業投資。適當擴大專項債資金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加快新老基建融合發展,推進制造業補鏈強鏈。適時追加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加大對專項債未覆蓋領域及項目的支持。

第四,構建金融與房地產正常循環的新發展模式。短期內,應通過穩預期、促融資、化風險等多種方式,夯實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基礎。其中,穩預期必須給予房地產以合理定位,防止房地產被污名化。長期來看,要加快構建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