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信貸增量首次突破10萬億 機構看好二季度市場走勢

本報訊4月11日,我國首季相關統計數據相繼出爐。央行當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季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創新高,信貸增量為有記錄以來首次突破10萬億元。其中,3月份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7497億元。同一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CPI同比上漲1.3%,PPI下降1.6%;其中,3月份CPI同比上漲0.7%,PPI同比下降2.5%。

對于二季度的A股市場,有機構認為股指將會震蕩向上;而對于今年以來表現最為火熱的AI板塊。分析認為交易熱度位于高位,相關板塊的表現波動或將加劇;但ChatGPT的快速發展將促使AI快速商業化,并不斷擴散到科技行業的方方面面,進而讓整個科技行業轉變為中長期投資主線。

一季度信貸增量首次突破10萬億元


【資料圖】

我國首季金融統計數據11日出爐。央行4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0.6萬億元,同比多增2.27萬億元。其中,3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89萬億元,同比多增7497億元。

此前,有調查結果顯示機構對3月新增信貸的預測中值為3.24萬億元。對于3月超預期的金融數據,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3月社融規模明顯好于市場預期,展現出在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下,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大幅回升,推動社融走強。

數據顯示,一季度信貸增量為有記錄以來首次突破10萬億元,達到10.6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765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9442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99萬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6.68萬億元。

招商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張一平表示,外需疲弱已經影響總需求水平的擴張速度,因此貨幣政策有必要持續發力推動內需更為強勁的復蘇,進而覆蓋外需下滑引起的總需求缺口,這是一季度金融數據明顯超預期的核心基本面因素。

從貨幣供應看,3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余額281.46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3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7.81萬億元,同比增長5.1%,增速比上月末低0.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

在存款方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5.39萬億元,同比多增4.54萬億元。其中,3月人民幣存款增加5.71萬億元,同比多增1.22萬億元。從增速來看,截至3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為273.91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分別比2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個和2.7個百分點。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分析指出,3月存款增速再度刷新近6年最高增速,主要受降準、央行逆回購與MLF增量、信貸投放加快等因素影響;其中財政存款減少8400億元,財政政策保持較強的支出強度。

一季度國內物價保持平穩運行

同一天,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平均比上年同期上漲1.3%,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比上年同期下降1.6%。其中,3月份 CPI同比上漲0.7%,環比下降0.3%, PPI同比下降2.5%,環比持平。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1月份受春節效應等因素影響,CPI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2月份受節后消費需求回落、市場供應充足等因素影響,CPI同比漲幅比上月回落1.1個百分點;3月份生產生活持續恢復,消費市場供應充足,CPI同比上漲0.7%,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

對于PPI漲幅回落,董莉娟分析,3月份國內生產和市場需求持續改善,重點項目加快推進,鋼材、水泥等行業價格環比有所上漲,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水泥制造價格環比均上漲1.3%。國際輸入性因素帶動國內石油、有色金屬相關行業價格下行,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環比下降0.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下降0.4%。受氣溫回升等季節因素影響,用煤需求有所減少,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下降1.2%。

“內需雖然復蘇較快,但外需明顯回落對沖了總需求水平的擴張速度。而防疫措施優化后,供給側快速修復,從而導致產成品庫存增長仍處于較快水平,進而對整體價格水平形成壓制。” 張一平指出,近期豬油共振下跌加快了通脹下行速度也是當前價格水平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滬指3300點失而復得 機構看好二季度市場走勢

4月11日,滬深股指整體呈探底回穩的走勢,滬指3300點失而復得,深成指翻紅。截至收盤,滬指報3313.57點,微跌0.05%;深成指報11877.15點,微漲0.04%;創業板指報2439.4點,跌0.17%;兩市合計成交10832億元,已連續6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北向資金凈買入26.26億元。

盤面上看,個股跌多漲少,當日上漲2297家,下跌2486家。板塊概念上,AI板塊滿血復活,文化傳媒板塊掀起漲停潮;地產、券商等板塊拉升,農業、零售、有色等上揚;信創、黃金概念等活躍。釀酒、電力、保險、汽車、食品飲料等走弱;值得注意的是近日AI板塊出現較大分歧。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師張憶東喊話AI板塊:“現在不要追!”

諾安基金指出;“如果說ChatGPT是一棵樹上面結出的果實,那么順著散發清香的果實,我們就可以找到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自動生成內容,可以在創意、表現力、迭代、傳播、個性化等方面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打造新的數字內容生成與交互形態)這棵茁壯成長的樹。反過來講,ChatGPT的快速發展也促使AIGC快速商業化,未來AIGC有望賦能千行百業。”

就科技行業整體來看。諾安基金表示,站在當下來看,基本面與政策環境的雙重驅動或支撐科技行業成為市場中期的主線聚焦方向。長期來看,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的是整個科技板塊的“供給側改革”,這些技術已經不再單純停留在“概念”層面,而是已經逐步在海外市場引起生產、生活方式上的變化,并且正不斷擴散到科技行業的方方面面,未來轉變為長期主線或可期待。

廣發基金近日發布投資觀點表示,AI交易熱度位于高位,相關板塊的表現波動或將加劇,建議關注季報業績基本面的驗證。廣發基金提到國內外科技巨頭陸續推進AI布局,A股市場對AI相關標的的關注度明顯升溫。廣發基金認為,雖然人工智能可能會對很多行業生態帶來變化,但真正的產業趨勢不會一蹴而就。隨著交易熱度的快速攀升,相關板塊的表現波動或將加劇。

對于大市走向中,博時基金權益投資一部投資總監兼基金經理曾豪表示:“我們對A股后續行情持樂觀態度。政策方面,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一季度央行超預期降準正是貨幣政策發力的體現。經濟從疫情中修復的速度是超預期的。海外方面則喜憂參半,一方面美國加息進入后半段,全球資產面臨的壓力減弱;另一方面海外經濟衰退將拖累出口,地緣政治仍存在不確定性。考慮到當前市場已經較充分地定價了修復預期,我們認為A股二季度將震蕩向上。”

“分子端,經濟增長將走出谷底。去年12月以來疫情防控優化,經濟活動快速恢復;同時穩地產政策持續發力,地產逐漸走出谷底。擴大內需戰略的落地實施將持續帶動經濟修復。分母端,海外加息對國內流動性的掣肘減弱,央行一季度再次降準呵護流動性;市場的風險偏好也逐漸抬升。疫情、地產、美元緊縮等較大的風險因素持續緩解且后續反復的概率較小,分子、分母端緩和的趨勢是確定的,我們認為一季度A股是反轉而非反彈。” 曾豪稱。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