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我國已發布國家標準4.3萬項,廣泛開展“標準化+”行動-世界動態


(資料圖片)

訊(記者陳琳)4月1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田世宏表示,標準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技術力量。目前,我國已發布國家標準4.3萬項,自我聲明公開企業標準270多萬項,特別是代表技術一流、管理先進、效益顯著的企業標準“領跑者”達到3200余項。

田世宏表示,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15個部門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行動計劃,推動實施高端裝備制造標準化強基工程、新產業(300832)標準化領航工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工程和標準國際化躍升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在綠色發展、數字鄉村、智能制造等領域出臺一系列標準化工作指導文件,為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提供政策保障。

加快完善標準供給結構,推動標準供給從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并重轉變。目前,我國已發布國家標準4.3萬項,備案行業標準7.8萬項、地方標準6.2萬項,自我聲明公開團體標準5.3萬項、企業標準270多萬項,特別是代表技術一流、管理先進、效益顯著的企業標準“領跑者”達到3200余項,市場驅動、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開放融合的標準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同時,加快全域標準化建設。市場監管總局廣泛開展“標準化+”行動,農業標準數量已經達到近萬項,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率超過30%。工業標準不斷提檔升級,重點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超過90%,主要消費品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服務業標準體系持續完善,新發布服務類國家標準同比增長12%。社會建設標準化工作有效開展,基本覆蓋行政管理、基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社會治理等37個社會事業重點領域。標準化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服務對外開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

據介紹,目前我國已有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1300多個,國內注冊專家5萬多人,國際標準組織注冊的專家有1.2萬人,設立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7300多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近30個,基礎支撐能力明顯提升。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