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養老金轉移支付預算增長引關注-當前視點

本周,何時官宣2023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政策備受關注。


(資料圖片)

參照去年慣例,5月16日正是人社部和財政部發布《關于2022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的日子。除此之外,近日發布的財政部有關文件顯示“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作出大幅度調整”也引起坊間對今年基本養老金該做如何調整的期待。

財政部前不久在官網公布《2023年養老金轉移支付預算》并同期發布《關于2023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時,提到了基本養老金轉移支付預算數的漲幅為15.7%。

對于上漲原因,《說明》表示,主要是2023年繼續適度提高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根據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人數測算而來。

“1962年出生人口高峰期的適齡退休人口陸續開始領取養老金是推高養老金轉移支付需求的一大原因。”中國老年學及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理事劉廣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代人開始領取養老金,造成養老金領取規模暴增,必然要從財政上加以支持,以確保基本養老金制度的穩定運行。

統計顯示,截至目前,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數量已經超過1.3億人。養老金轉移支付預算,正是用于支撐養老金領取規模的上漲。

此外,我國政府近年來持續關懷老齡人口的基本養老權益,比如統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等都會為財政轉移支付提出更大需求。

在劉廣君看來,不同于政府對個人養老金和社會商業保險負監管責任,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由政府承擔責任的,屬于國家構建的制度體系。“國家必須肩負起從制度設計到管理運行和待遇權益維護的責任,這也是財政預算對基本養老金提升轉移支付標準的基本背景。”他說。

在日益嚴峻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的社會背景下,確保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穩定可持續早已提上日程。

劉廣君強調,必須確保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和充足性。一是可持續性,即要保證基本養老金制度的穩定運行,其中就涉及年度養老金的資金充裕;二是充足性,即要保障退休人員領取基本養老金能夠實現逐年上漲。

“無論哪一點都需要國家財政積極作為給予支持。”劉廣君表示,基本養老金年度漲幅最起碼要和CPI掛鉤,同時要和待遇領取人員的可支付能力相匹配。

那么,2023年養老金轉移支付預算數增長了15.7%,會否帶動2023年基本養老金的漲幅擴大?

劉廣君分析,年度基本養老金調整不會出現較大變化,畢竟,考慮領取養老金的退休人口結構因素等變量因素,養老金調整仍將維持穩定上漲。

通過比較近幾年養老金轉移支付預算變化和最終公布的基本養老金漲幅,可以發現,年度養老金漲幅基本維持在4%—5%的上漲區間。

比如,2022年基本養老金轉移支付預算數為10155.76億元,比2021年執行數增長11.5%,同年養老金的漲幅為4%;再比如,2020年基本養老金轉移支付預算數為8150.52億元,比2019年執行數增長11.6%,同年養老金的漲幅為5%。

對于個人領取基本養老金的變化幅度,劉廣君表示,其更多取決于個人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和賬戶積累額、領取時間等變量因素。

此外,劉廣君強調,應從個人角度審視當代養老問題,不應該僅局限于養老金本身,還應持續提升個人應對潛在養老風險的能力,包括樹立正確的養老觀念、培育養老資產、實現終生自立等多方面綜合考量。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