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中國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企業信心增強 4月新辦涉稅經營主體148萬戶增28.8%|全球熱消息

稅收是經濟的晴雨表。日前,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發布數據顯示, 2023年4月到稅務部門新辦理稅種認定、發票領用、申報納稅等涉稅事項的經營主體(以下簡稱“新辦涉稅經營主體”)148萬戶,同比增長28.8%。

稅收大數據顯示,企業對未來生產經營的信心在一步一步增強。我國經濟在開年之季的發展態勢總體向好,逐月向好,且持續向好。

國家稅務總局介紹,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涉稅經營主體共8615.5萬戶,同比增長7.4%。其中,前4個月領用發票、有收入申報的活躍涉稅經營主體6045.9萬戶,同比增長4.6%,占全部涉稅經營主體的70.2%。


(資料圖片)

新辦涉稅經營主體持續增長

我國經營主體逐步活躍向好,今年一季度,全國新辦涉稅經營主體343.4萬戶,同比增長7.2%,較去年全年加快8個百分點。其次,疫情時受到沖擊、生產經營較為困難的經營主體的活力恢復加快。3月份全國領用發票、有收入申報的涉稅經營主體戶數較2月份、1月份分別增加了208萬戶、312萬戶。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4月到稅務部門新辦涉稅經營主體148萬戶,同比增長28.8%。分類型看,企業、個體工商戶分別新辦71萬戶和75.9萬戶,同比分別增長25.6%和33.6%,其他新辦涉稅經營主體1.1萬戶,同比下降31.8%。

分產業看,第一、二、三產業的新辦涉稅經營主體分別為4.6萬戶、17.4萬戶和126萬戶,同比分別增長39.3%、12.1%和31.1%。分行業看,20個行業門類中,17個行業新辦涉稅經營主體數量同比正增長,其中,交通運輸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124.2%、58.4%和45.9%;制造業同比增長4.6%。

分經濟類型看,民營經濟新辦涉稅經營主體146.4萬戶,同比增長28.7%;外資經濟新辦涉稅經營主體0.6萬戶,同比增長87.9%;國有和集體經濟新辦涉稅經營主體1萬戶,同比增長17.5%。

截至2023年4月底,全國涉稅經營主體共8615.5萬戶,同比增長7.4%。其中,前4個月領用發票、有收入申報的活躍涉稅經營主體6045.9萬戶,同比增長4.6%,占全部涉稅經營主體的70.2%,稅收活躍度超七成。

制造業減稅降費超3.5萬億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根基,是國家經濟的命脈所系,作為退稅減稅降費舉措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稅務部門下調制造業等領域的增值稅稅率、率先提高制造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加大制造業增值稅留抵退稅的力度等“重磅”減負措施接續推出,有效支持了制造業緩解經營壓力、增強創新動力(300152)、激發發展潛力。

2018年以來,制造業稅費減免規受益最多,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3.5萬億元,是減稅降費規模最大的行業。稅務總局監測的全國重點稅源企業數據顯示,2022年制造業企業稅費負擔較2017年累計下降23.3%,其中裝備制造業更是下降了29.5%,是稅費負擔降幅最大的行業。

在稅費等系列支持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制造業發展穩中顯進。稅收數據顯示,2018—2022年,制造業企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9.4%,其中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0.3%;制造業采購智能、研發和節能設備金額年均增長13.5%。2022年,全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27.7%,比2020年提高了1.4個百分點,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好勢頭。

此外,稅費支持政策不斷在拓展支持科技創新的廣度和深度,助力創新全鏈條和各個環節更好發展。2018到2022年,支持科技創新的稅費優惠政策減免金額年均增幅達到了28.8%,到了2022年,全年減負規模達1.3萬億元。

國家稅務總局方面表示,稅務部門將發揮好稅收職能作用,落實落細企業投入基礎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更多的創新成果,也鼓勵創新成果更好轉化。進一步落實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認真落實好剛剛明確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統一提高至100%這一制度性安排,推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