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學界企業共同建言促消費,仍有六方面發力空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7月11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辦的“恢復和擴大消費專家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表示,今年上半年消費領域出現了恢復與反彈的運行特點。下階段,建議應當樹立信心、完善認識,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打好政策組合拳,既要加快推進收入分配、要素流動等方面的改革,也要兼顧長期與短期需求。研討會上,專家為進一步恢復與擴大居民消費建言獻策。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研究員主持并作開場致辭。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傅龍成、京東研究院副院長朱太輝、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總經濟師何輝、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副所長姜長云、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依紹華等出席會議并發表看法。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具體到消費方面,專家認為,總的來看,今年上半年消費領域出現了恢復與反彈的運行特點,一季度開局良好,二季度延續恢復態勢。“五一”“端午”假日消費火熱,圍繞智能綠色產品,健康休閑服務等熱點的新興消費方興未艾,縣鎮居民消費增長加快,長期穩中向好局面仍未改變。為促進消費、擴大內需,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出臺了包括穩定就業、增加收入、促進創新以及提升商業服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發揮了重要作用。

專家也指出,需要注意,居民消費增長仍面臨來自需求與供給兩方面的壓力,其中既有短期疫情沖擊的影響,又有長期消費轉型升級,收入分配結構、收入水平等帶來的挑戰,也涉及到供給創新、數字經濟、勞動就業等方面的情況和問題。接下來,應當樹立信心、完善認識,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打好政策組合拳,既要加快推進收入分配、要素流動等方面的改革,也要兼顧長期與短期需求。在出臺新政策的同時,也要抓好各項已有政策的落地實施,直至建立起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愿消費。

專家為進一步恢復與擴大居民消費提出了六方面的建議。一是要繼續穩定就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特別要提高城鎮青年、高校畢業生等重點人群的就業率,提振消費能力。二是要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基層經濟活力。其中,要發揮好民營經濟在保民生、擴內需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要針對當前消費需求特點,提升必需品消費品質、增強非必需品消費意愿。以汽車、家電、餐飲等為重點提振大宗消費,積極開展各類主題消費季、美食季、購物節等促銷活動。四是要加快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提高流通效率、創新商業模式,豐富消費業態與消費形式。要根據行業數字化生態形成過程中的新特點,發揮好數字經濟、平臺經濟企業在促進居民消費、支持中小企業等方面的作用。五是要補足行業短板,并支持企業開展各類產品創新活動,不斷提升供給水平、增強供給能力。在推動下沉市場智能化、綠色化消費升級的同時,應引導企業開發更加易用、好用的產品。要填補適老化產品、養老服務、家政服務等領域的市場空缺。六是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政策實施機制和聯動機制,實現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消費政策的互補與協同。要提高政策的持續性、一致性,抓好已出臺各類促消費、擴內需政策的落實工作,優化預期、增強信心。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