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6月M2同比增長11.3%,信貸結構優化明顯

記者邊萬莉北京報道

7月11日,央行發布2023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和社會融資規模數據報告。數據顯示,6月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1.3%,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3.1%,雙雙延續上月回落趨勢。與此同時,6月社融同比增速為9%,較上月也出現了下降。

值得關注的是,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05萬億元,同比多增2296億元。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表示,6月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加快了信貸投放,實體經濟獲得較好信貸支持,但企業投資活力的恢復還需要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上半年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寬信用取得較好效果;下半年恢復和擴大需求仍是經濟恢復增長的關鍵所在,穩健貨幣政策仍將通過寬貨幣推進寬信用以實現需求擴張的政策效果。M1、M2增速延續回落趨勢


(相關資料圖)

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7.3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個和0.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9.56萬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6個和2.7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10.54萬億元,同比增長9.8%。上半年凈投放現金789億元。

總體上,6月M1、M2增速延續了5月同比回落的趨勢。從M1、M2的結構看,M1由M0+企業活期存款構成,M2是由M1+準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它存款)構成。具體看,2023年以來,M2增速從3月開始逐月下降,到6月已是四連降。數據顯示,M2增速在2023年1月-6月分別是12.6%、12.9%、12.7%、12.4%、11.6%、11.3%。6月M1同比增長11.3%,依然延續了上月的下降態勢。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分析,M2同比增速走低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銀行信貸投放放緩,帶動存款規模下降。二季度以來,企業融資需求有所轉弱,信貸投放放緩帶動存款下降。二是居民消費意愿增強。2023年以來,消費環境發生了極大改變,居民消費動力穩步回暖,儲蓄意愿有所下降。特別是居民外出購物、就餐、旅游、觀影活動增加,相關消費明顯擴大。

數據顯示,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0.1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1.91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4.96萬億元,財政性存款減少125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08萬億元。6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3.71萬億元,同比少增1.12萬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M1、M2之間的剪刀差進一步擴大,且是M1大于M2。M1-M2剪刀差是反映企業經營活躍度和未來經濟預期的重要指標。王運金表示,信貸平穩增長的同時也要看到M2-M1剪刀差再度擴大,至8.2個百分點,M1增速下降1.6個百分點至3.1%,當前企業投資活力尚有不足,改善預期、提振信心是十分緊迫的任務,需要政策繼續加碼。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記者,“6月M2-M1剪刀差擴大,主要受M1同比大幅回落影響。M1同比下滑與企業活期存款和樓市銷售仍不夠活躍有聯系。企業存款明顯下降,結合企業中長期貸款保持增長態勢,反映企業投資繼續保持擴張態勢,這是經濟復蘇的積極表現。”6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05萬億元

數據顯示,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5.73萬億元,同比多增2.02萬億元。其中,6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05萬億元,同比多增2296億元。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6月新增信貸顯著回升,創歷史同期新高,企業與住戶貸款均大幅放量,票據融資同比減少,信貸結構明顯優化。半年末效應和政策驅動下,6月信用擴張再度加速,全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05萬億元,高基數基礎上仍同比多增2400億元,環比大幅多增1.69萬億元。

分部門看,6月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2.28萬億元,同比、環比分別多增687億元、1.42萬億元。其中,企業短貸和中長貸分別增加7449億元、1.59萬億元,分別同比多增543億元、1436億元。他進一步分析,“總量適度,節奏平穩”下,4-5月信貸投放節奏有所放緩,市場預期發生轉變。6月以來,逆周期調節政策加力,央行降息落地刺激投資和生產需求,在季末信貸沖量和政策繼續引導支持制造業和基礎設施等領域作用下,企業貸款仍有支撐,企業中長貸依然為新增信貸的重要拉動力量。票據融資減少821億元,同比大幅少增1617億元,結構較去年明顯優化。

6月居民貸款新增9639億元,僅次于今年3月水平,同比大幅增加1157億元。其中,居民短貸和中長貸分別增加4914億元、4630億元,同比分別多增632億元、463億元,均呈現較好的增長態勢。端午小長假、年中購物節活動對消費起到支撐作用,降息落地進一步刺激消費需求,帶動居民貸款明顯改善。6月地產銷售跌幅雖擴大,但在按揭早償階段性放緩下,居民中長貸較4-5月明顯改善。

初步統計,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65.45萬億元,同比增長9%,相比于上月9.5%的增速有所下降;6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22萬億元,比上月多2.6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9859億元。2023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1.5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4754億元。

從上半年社融增量的細項,人民幣貸款是社融的主要拉動項,企業債和政府債是社融的主要拖累項。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5.6萬億元,同比多增1.99萬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1.17萬億元,同比少7883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3.38萬億元,同比少1.27萬億元。

梁斯認為,企業債券少增與2022年11月以來債券市場波動加大導致債市融資成本上升以及信貸投放力度加大對債券形成替代有關。政府債券少增與去年專項債券集中于上半年發行有關。從表外融資看,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多增,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穩步增強。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