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交易端”系列舉措加快推出 切實激發市場活力


【資料圖】

訊(記者王鶴靜)近日,滬深交易所在完善交易制度和優化交易監管方面推出一系列舉措,其中,研究允許滬深主板/創業板股票、基金等證券申報數量要求由100股(份)的整數倍調整為100股(份)起、以1股(份)遞增。

滬上某基金公司認為,該機制將提高投資者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管理難度、降低產品跟蹤偏離度,對于提升股票、基金等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富國基金表示,對于跟蹤股票指數的ETF產品而言,指數中包含的股票大多存在100股以外的“零股”,基金管理人在ETF申購贖回清單設置時,將一個最小申購贖回單位中每一只成分股數量均調整設置為100股或其整數倍,保障投資者便捷地買入股票后進行申購,或者贖回得到股票后轉手賣出。投資者按照申購贖回清單進行申購贖回時,其支付的實物對價與指數組合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基金管理人需要進行再平衡調倉,使實際持倉表現盡量貼近指數收益。

有分析認為,上述情況導致IOPV(基金份額參考凈值)與實際凈值產生一定偏差,對ETF二級市場定價和套利交易產生偏離。基金管理人制作的PCF(申購贖回清單文件)清單中成分股數量與ETF實際持倉及指數權重存在差異,IOPV根據PCF清單計算也會相應出現偏差,偏差率大小主要取決于指數中高價股數量及占比。IOPV與實際凈值的偏差對ETF二級市場定價有一定影響,同時也增大了ETF申贖成本的不確定性,影響了流動性服務商和其他量化套利者一二級市場套利的精準性。

滬上某公募基金公司表示,此舉有助于打造較好擬合指數的PCF清單,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從ETF產品運作和交易制度不匹配的問題著手,完善交易制度,有利于提升ETF可投資性。

上述公募基金公司認為,股票申報數量調整后基金管理人能夠優化PCF清單設置,使PCF清單中成分股數量與ETF實際持倉及指數權重相匹配,更加擬合指數,從而解決ETF實時參考凈值偏差等問題,更好的發揮ETF工具屬性,切實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促進ETF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深滬交易所也在研究ETF引入盤后固定價格交易機制。上述公司表示,盤后固定價格交易是盤中連續交易的有效補充,不僅可以滿足投資者在競價撮合時段之外以確定性價格成交的交易需求,也有利于減少被動跟蹤收盤價的大額交易對盤中交易價格的沖擊。目前,市場主體普遍反饋希望ETF引入盤后固定價格交易機制,進一步滿足投資者以收盤價交易ETF的需求。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