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保險 > 正文

四川: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要處理好四對關系 堅持科技賦能與改革創新并行

四川省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兼顧、多措并舉,特別要處理好四對關系。

用能增長與清潔替代的關系。2021年,四川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80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7.8%,仍然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能源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四川省人均生活能源消費量、人均用電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隨著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用能需求仍有較大增長空間。歷史經驗表明,能源清潔替代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當前技術條件下,光照等新能源還是“靠天吃飯”,清潔能源從補充能源向主體能源轉變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必須深刻認識和處理好能源需求增長與清潔替代的關系,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能源的清潔替代。

全局目標與區域差異的關系。四川省清潔能源資源分布與能源需求在空間上不一致,全省水能資源的三分之二集中分布于川西南山地的大渡河、金沙江、雅礱江,太陽能資源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而全省人口和產業主要集中于清潔能源資源匱乏的成都平原地區,清潔能源生產地與消費地在空間上存在錯位。全省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極不均衡、產業結構存在較大差異,資源稟賦、發展階段、產業結構的差異都決定了不同區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階段目標、推進路徑的個性化。因此,全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全局目標需要省級層面統籌,實行區域差異化目標和戰略,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形成合力。

化石能源與清潔能源的關系。做優做強清潔能源產業,尤其是新能源產業,是四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大舉措,也是在綠色低碳經濟中搶占產業競爭制高點、增強全省產業競爭力的關鍵領域。2020年,四川省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超過傳統化石能源,達到54.5%,但是,傳統化石能源產業仍然不可偏廢。從目前能源系統的技術特征來看,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仍然是新能源接入電力系統的穩定器,更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壓艙石。四川省既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將我省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又要重視傳統化石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傳統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

新能源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新能源消納是長期制約我國新能源發展的難題,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占比接近四分之一,但發電量占比不足十分之一,受儲能技術、電力系統能力、電力管理體制等因素影響,棄風、棄光與電力不足現象并存、豐枯矛盾突出。我省在加快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生產基地布局的同時,一定要同步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必須著力提升儲能能力,建立鼓勵新能源消費的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形成更加有利于新能源發展的綠色能源消費結構。

在處理好以上幾對關系的基礎上,還需要多管齊下、精準施策,確保全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目標如期實現。

堅持清潔替代與清潔利用并重。要優先發展新能源產業,以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為重點,推進涼山州風電基地和“三州一市”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因地制宜開展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多種新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積極發展氫能產業。清潔能源替代必須建立在能源供給安全可靠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提高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水平,推動傳統化石能源與新能源優化組合。

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在金沙江上下游、雅礱江、大渡河中上游等水能、風能、太陽能資源集中分布的區域,大力推進水風光多能互補一體化發展,建設水風光一體化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基地。在盆周山區推進分布式風電開發,在有條件的地區鼓勵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開展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試點,拓展光伏分布式應用場景,實現新能源“就近開發、本地消納”。

堅持科技賦能與改革創新并行。應圍繞頁巖氣、光伏、清潔能源裝備、動力電池、氫能等關鍵領域,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確保關鍵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推動數字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提升能源系統運行和資源配置效率。同時,要著力破除制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完善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形成以儲能和調峰能力為基礎支撐的新增電力裝機發展機制,加快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堅持支撐產業與應用產業并立。以成(都)樂(山)眉(山)為重點大力發展晶硅光伏產業,依托成(都)德(陽)高端能源裝備產業集群持續做強能源裝備產業,以抽水蓄能為重點、電化學儲能、飛輪儲能、光熱儲能、氫儲能等方式為補充構建多元協同儲能體系。清潔能源應用產業是解決清潔能源消納問題的關鍵,四川應發揮清潔能源資源富集優勢,實現清潔能源就地轉化和價值放大,依托鋰礦資源做強鋰電材料和動力電池產業,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提檔升級,以“東數西算”工程引領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在釩鈦、鋼鐵、稀土、石墨、玄武巖等資源開發利用中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重。

標簽: 四川推動 能源綠色低碳發展 處理好四對關系 科技賦能 改革創新并行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