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每日消息!“十四五”時期認定200個左右,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特”在哪

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將迎來質變。9月13日,工信部印發《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提出,“十四五”期間,在全國范圍內認定200個左右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引導和支持地方培育一批省級集群,加強對集群的財政、金融、產業、創新、土地、人才等政策支持,落實好各類惠企政策,加強對集群參與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推動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集群的投資力度,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專家表示,此舉不僅有助于推動中小企業優勢實現規模經濟,也將提速我國工業化與城鎮化的進程。

認定200個左右


(資料圖片)

《辦法》明確,為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升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水平,“十四五”期間,認定200個左右產業集群。集群促進工作的目標是增強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激發縣域經濟活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關鍵環節配套能力。

“中小企業對提供就業、保障民生、保證產業鏈完整、拉動經濟等意義重大,但現實中,中小企業的發展往往存在規模小、散亂、沒有突出地方特色和抗風險能力差的特點。”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認為,此時建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可以對之發展進行規范,同時集群化發展可以以大帶小,從而增強集群內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保護中小企業成長。

需要關注的是,《辦法》對集群的區位要求也進行了明確,即定位在縣級區劃范圍內。

對此,中國企業研究所秘書長唐大杰認為,《辦法》嚴格劃定范圍和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密切相關。“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我國的滲透較廣。縣級區域內成長出一個大企業不容易,但中小企業則比比皆是,集群定位在縣級區劃是對這些地區的保護,也有助于城鎮化發展。”

門檻“中等偏上”

200個左右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特”在哪?《辦法》最后附上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認定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指出,集群認定須滿足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成效顯著、具有較強協同創新能力等八方面指標。

在眾多指標中,記者注意到了幾個明確的數據。《標準》指出,集群占地面積一般不超過100平方公里,近三年產值均在40億元以上;集群重視研發持續投入,突破了一批主導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有效發明專利年均增長率不低于15%,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不低于15個。

這幾個突出數據在一般產業集群中是什么水平?受訪專家表示,該指標要求“中等偏上”。“一般的產業園,幾乎都是小微企業云集,大而不強效應明顯;一般的產業園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均值也大概在4-10件左右。”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這個特色集群要求這些數字,也是為了實現集群朝著高質量方向發展,杜絕低效發展。”

王鵬則指出,指標細化且要求較高有其必要性。“全國各地的特色產業園發展情況良莠不齊,有的龍頭企業聚集能力不強,有的有很多僵尸企業。《標準》細化規定,可以篩選出真正有發展潛力的、能夠實現產業鏈協同和資源集聚的典型特色產業集群,給予優惠政策去探索好的發展模式,樹立典范。”他說道,“對專精特新、研發、創新等要求高,也是希望通過集群引導,孵化一批獨角獸企業。”

不過,唐大杰也表示,達到這些指標對很多縣域內有潛力的中小企業集群和某些產業類別來說有一定難度。“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的成長并不是靠自身力量去發展,而是依附在一個龍頭企業下面,因此在研發和各種專利上有所欠缺。此外,一些需要國家扶持的特殊產業類型如造船產業集群,其周邊配套的產業多為零附件、鋼材深加工、生活服務等,中小企業扮演的是輔助角色,發明、創新的指標同樣有些跟不上。”唐大杰解釋道。

動態監管避免僵化

《辦法》要求,被認定為特色產業集群后,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集群的財政、金融、產業、創新、土地、人才等政策支持,落實好各類惠企政策,加強對集群參與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推動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集群的投資力度,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可以更加細化。”唐大杰建議,可以將園區內企業可享受到的具體優惠如更低的稅收、電價、水價、排污費等予以明確,同時明確降低當下低碳發展成本,這樣可以吸引更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參選,也更便于惠企政策的落地。

在退出機制方面《辦法》也做出了明確:集群有效期為三年。有效期滿后,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復核工作,并考核集群三年發展規劃目標完成情況,復核通過的有效期延長三年。

此外,《辦法》特別指出,已認定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如發生五類情形之一的撤銷其認定,包括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質量和環境污染等事故,重大及以上網絡安全事件和數據安全事件,以及偷稅漏稅、違法違規、嚴重失信和其他重大問題等。

“有進入有退出,可以避免已入選集群的僵化,也是動態監管的好處。”王鵬表示。

“整體來看,建立這種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一方面有助于發揮中小企業優勢,實現規模經濟,推動整體競爭力加快形成;另外一方面則有助于拉動經濟增長,推動我國工業化與城鎮化的進程。”宋清輝道。

記者方彬楠陸珊珊

標簽: 中小企業 特色產業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