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房產 > 正文

廣州越秀區建成“法治農林”口袋公園 街坊有了休閑健身好去處

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越秀區農林綜合市場是廣州市第一個室內市場,也是中山二路、竹絲崗、農林下路附近居民最熟悉的綜合肉菜市場。隨著城市發展的需求,農林綜合市場“退出”居民的生活圈。與以往熙熙攘攘的市場相比,新建的“法治農林”口袋公園多了一份恬謐。

清晨,口袋公園隨處可見休憩、散步的居民,小朋友在玩耍,老人在散步,大家踏著剛鋪設完成的石板路面,實實在在感受到口袋公園的休閑與便利。

這個口袋公園雖然面積不大,但以休閑功能為核心、以竹林種植為特色,設置法治長廊、特色景墻、休憩長椅等,給社區居民提供享受“慢生活”的契機與條件。“曾經的市場變成了小公園,我們習慣來這里走一走。”社區居民陳姨說。

據了解,2020年10月,在越秀區委、越秀區政府的指導下,越秀區相關職能部門通力合作,農林街秉承“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理念,對農林綜合市場進行拆除、改造,并于2021年7月在農林綜合市場原址建成“法治農林”口袋公園,通過宣傳氛圍、法治案例等形式,匯聚法治宣傳要素,融入農林人文特色,讓廣大群眾獲得最便捷、最直觀的學法載體,在休閑健身娛樂中零距離接受法治教育和法治文化熏陶。

越秀區洪橋街馬莊巷社區口袋公園

閑置荒地綠色蛻變,街坊有了休閑健身好去處

在越秀區洪橋街馬莊巷社區,居民樓外觀整潔美觀,口袋公園綠意盎然、鮮花盛開,街坊漫步其中,享受休閑時光。社區環境提升后,居民生活更舒適。

“馬莊巷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轄內六合園小區居民樓樓齡多數超過40年,存在水管老化等情況。雨污分流、路面硬化等問題備受關注。”馬莊巷社區黨委書記歐育善介紹,“街道積極鏈接社會資源,對六合園小區一帶建筑外立面進行整飾,在樓內加裝應急照明燈,放置滅火器等消防設備,并進行‘三線’整治、改造下水管道。”

馬莊巷社區轄內的法政右巷有一處閑置空間,原為爛尾地塊。馬莊巷社區廣納建議,發動街坊參與社區治理,最終,將此處建成一個環境優美的口袋公園。

馬莊巷社區口袋公園以“健康生活”為理念,增設200米環形慢行步道,安裝運動器材和一批休閑設施。同時,口袋公園內還建有文化長廊,通過文化小品景觀追溯場地歷史文化,喚醒居民對老城的記憶。

口袋公園各具特色

是休閑鍛煉場所

也是文化空間、歷史課堂

近年來,荔灣區在轄內打造了不少家門口的小花園,這些口袋公園的建設由政府牽頭,轄區單位、企業、居民共同參與維護。生活在荔灣,推開門就能看到綠色,隨處都能享受花香。

在這些口袋公園的建設中,荔灣整合資源,一次性滿足群眾的多項需求。在站前街,街道結合區城市精細化品質化百日攻堅行動及微改造項目,聚焦居民群眾關注的老舊小區綠化景觀不足問題,在荔灣區住建局的指導下,成功打造僑苑社區陳崗路口袋公園?,F在,這里已經從一片不起眼的空地變成精致的小公園,滿眼的綠色讓人心曠神怡。小公園的布局也頗有新意,綠意蔥蘢間不僅穿插有特色裝置藝術品、太陽能景觀燈,還有供過往街坊納涼休息的石凳,廣受好評。

荔灣風物薈萃。經過用心打造,口袋公園還成為文化傳播的平臺。康王路因為保家衛國的康保裔而得名,康公故事廣為流傳。龍津街與金花街在康王路上建設康王主題鄰里花園,美化環境、為民服務的同時,把小公園轉變為傳播歷史文化的小課堂。這個口袋公園位于康王路與西華路交界,是浮雕墻、傳說、詩詞、動漫手繪墻的組合。為了更好地展示特色文化元素,街道專門組織金花詩社、書畫社的專家老師共同研討,并邀請詩社社長賀遠寧為康王主題鄰里花園題詩,建設一處屬于金花人自己的文化空間。“這里既是休閑場所,也是歷史課堂,可以提升社區的文化品位。”賀遠寧說。

據悉,從2020年至今,荔灣區已經建成29個口袋公園。

口袋公園

口袋公園,又稱袖珍公園,是指規模很小的城市開放空間,散落或隱藏在城市結構中,為當地居民服務??诖珗@具有選址靈活、面積小、離散性分布的特點。據悉,自2018年開始,廣州在越秀區率先試點建設口袋公園,之后總結經驗、在全市范圍內推廣。截至2021年底,廣州共建成241個口袋公園。

標簽: 廣州越秀區 法治農林 口袋公園 休閑健身好去處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