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世界球精選!推動緩解融資難融資貴 持續加大支持培育力度 精準有效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主題為“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工信部表示,當前中小企業呈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工信部將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營造更好更優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在資金、人才、技術、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不斷完善培育服務舉措。

著力支持“小巨人”創新


(資料圖)

近年來,工信部持續加大對優質中小企業的培育力度,建立了涵蓋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匯聚各部門合力,精準有效支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去年底發布《“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提出,推動形成100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2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10個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產學研協同創新向縱深發展,中小企業創新生態不斷完善。

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表示,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目前已完成公示,公示的4300多家企業中,中型企業占比44%,小微型企業占比56%。從類型看,民營企業占比84%,國有企業占比9%,合資和外資企業占比7%。“這些企業從事細分領域時間均為3年以上,其中10年以上有3000余家,是強鏈補鏈固鏈的生力軍。這些企業創新性強,研發投入高,專業化程度高,配套能力強、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其中,企業平均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10.4%。”梁志峰表示。

據介紹,工信部和財政部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分三批重點支持了部分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已累計安排財政資金40多億元。聯合中國人民銀行設立2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支持工具,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納入支持范圍。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累計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76家。

推動緩解融資難融資貴

梁志峰在發布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中小企業呈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出重要貢獻。

從“快”字看,截至2021年末,全國中小微企業數量達4800萬戶,比2012年末增長2.7倍;我國每千人企業數量為34.28家,是2012年末的3.4倍;2021年我國日均新設企業2.48萬家,是2012年的3.6倍。

從“好”字看,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利潤率6.2%,比2012年末高0.9個百分點,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升。大量新技術、新產業(300832)、新業態、新模式都源自中小企業,2021年我國“四新經濟”新設企業383.8萬家,占新設企業總量的42.5%。

在加強財政資金保障方面,工信部與財政部聯合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降費獎補政策。自2018年起,已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資金150億元,引導各地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降低融資擔保成本,形成“面擴、量增、費降”效果。

此外,拓寬融資渠道,優質中小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更加便捷。加強與證監會對接合作,推動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掛牌融資。截至2022年上半年,累計有38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A股上市。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致力投早投小投創新,截至2022年上半年,累計投資金額近300億元。

工信部中小企業副局長王海林表示,將更大力度推動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要推進產融更加精準對接,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繼續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優質中小企業上市、掛牌融資。

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

“工信部自2020年開始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總體而言,仍存在著‘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共性問題。為此,工信部從供給和應用雙向發力,著力構建中小企業數字化政策體系、支持體系、賦能體系,全面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梁志峰表示,全力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著力構建中小企業數字化政策體系。在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的基礎上,會同財政部研究制定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也就是兩部門前段時間發布的《關于開展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的通知》,計劃通過支持細分行業的數字化服務商,探索形成一批適合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小型化、輕量化、快部署又精準解決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培育4000—6000家數字化轉型的樣板企業。

其次是著力構建中小企業數字化支持體系,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工具支撐,編制發布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等級評測指標、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指數。概括說,就是指標、指南和指數,為中小企業評估數字化水平、開展自我診斷、找準問題不足、明確轉型路徑提供依據和指導。

在構建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體系方面,將圍繞中小企業全方位需求,遴選和推廣一批“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能用出效益”的優質數字化服務產品。

8月28日,“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服務節”活動啟動,活動主要包括技術賦能、經驗賦能、渠道賦能、資本賦能等四方面內容,要求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加強政策引導和經驗推廣,充分調動數字化服務機構和中小企業積極性,提供更有針對性、實用性、普惠性的數字化服務,通過加大優質服務供給,提煉共性解決方案,打造轉型樣板等方式引導廣大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數據

日前完成公示的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超過4300家,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速構建。

從規模看,在公示的4300多家企業中,中型企業占比44%,小微型企業占比56%。從類型看,民營企業占比84%,國有企業占比9%,合資和外資企業占比7%。

根據初步分析,相關企業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創新性強,研發投入高。企業平均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10.4%,平均擁有I類知識產權16項、發明專利14項。

二是專業化程度高,配套能力強。企業從事細分領域時間均為3年以上,其中10年以上的3000余家,是強鏈補鏈固鏈的生力軍。

三是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近兩年,企業戶均年平均營業收入增長都在20%以上,增長態勢明顯。

從規模看,在公示的4300多家企業中,中型企業占比44%,小微型企業占比56%。從類型看,民營企業占比84%,國有企業占比9%,合資和外資企業占比7%。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