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同比增長9.9% 前三季度外貿呈現較強發展韌性

今年以來,我國外貿頂住壓力,進出口規模、質量、效益同步提升,展現了較強的韌性與活力。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31.1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9.9%。其中,9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81萬億元,增長8.3%。


(資料圖片)

“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我國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政策舉措加力提效,外貿呈現較強發展韌性,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作出積極貢獻。”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趙同錄表示,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2.0%,拉動GDP增長1.0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7.4%,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

外貿出口表現強勁

今年前三季度,出口17.67萬億元,增長13.8%;進口13.44萬億元,增長5.2%;貿易順差4.23萬億元,擴大53.7%。其中,9月份出口2.19萬億元,增長10.7%;進口1.62萬億元,增長5.2%;貿易順差5735.7億元,擴大29.9%。

“三季度出口整體表現仍較強。”中國銀行研究院中國經濟金融研究課題組撰文分析稱,出口保持較快增長主要是海外需求景氣程度較高,主要貿易伙伴上半年經濟增速較快;前期訂單積壓釋放的拉動效應延續,尤其是長三角地區“趕工效應”在7月仍在持續;全球供應鏈繼續恢復,價格效應支撐作用較強等因素支撐。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稱,9月出口增速好于預期,去除高基數影響,外貿出口表現強勁。出口強勁表現,主要是海外需求仍在擴張,國內有效統籌防疫與經濟恢復,保障物流、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等政策效果顯現等因素綜合作用。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三季度凈出口對GDP增長的拉動力在較高水平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主要與三季度我國出口持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貿易順差創歷史新高有關,意味著疫情后期“中國制造”優勢依然明顯,汽車出口等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外貿結構也在持續優化。數據顯示,一般貿易進出口兩位數增長、比重提升。前三季度,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9.92萬億元,增長13.7%,占我外貿總值的64%,比去年同期提升2.1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快速增長、比重提升。前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15.62萬億元,增長14.5%,占我外貿總值的50.2%,比去年同期提升2個百分點。

助力外貿企業保生產保履約

在外貿增長保持較高增速的同時,也需要注意,當前外貿發展環境日趨復雜,世界經濟和全球貿易增速回落,我國外貿也客觀面臨著一些不確定性,而且不確定性在增加。

實際上,針對上述情況,國家層面及時部署,出臺了一系列穩經濟、穩外貿的政策措施,這些措施起到了較好的效果。近期,商務部又印發了《支持外貿穩定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出臺了新一輪穩外貿政策。業內專家認為,此次出臺的《若干政策措施》具有較強針對性,能夠有效支持外貿穩定發展,促進穩定經濟大盤。總的來說,盡管面臨外需放緩甚至減弱的大背景,外貿還是有信心能夠實現正增長。

企業拿到訂單以后,確保訂單能夠生產、能夠交付,生產的產品能夠運輸出去至關重要。對此,在保生產方面,《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各地方強化外貿企業防疫、用能、用工、物流等各方面保障,必要時全力予以支持,確保外貿訂單及時履約交付。

“在實踐過程中,盡管這幾年受疫情影響,但各地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做法。”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舉例稱,近期四川省把企業作為最小的防疫單元,提前為企業員工備好吃、穿、住、行、醫等方面的需求,即使發生了疫情,企業員工從住所到工廠閉環流動,做到了生產不受疫情影響。四川省各主要的外貿外資企業,在疫情期間都保持了滿產水平,訂單交付得到保障,產業鏈穩定也得到了鞏固。

此外,在資金支持方面,《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結合有關國家做法和我國實際市場需求,研究優化中長期險承保條件,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統籌利用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等現有資金渠道,進一步支持中小微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外貿穩定增長有較好基礎

記者注意到,當前也有部外貿企業出現了訂單下降的情況。“現在外貿確實面臨著一些新的不確定性,尤其體現在外需方面,外需的增長放緩,這是當前外貿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王受文分析稱,現在企業反映訂單在減少,確實是有一些主要的市場進口需求在下降,有一些主要經濟體的通貨膨脹在高企,對一般消費品形成的擠出效應在增加。前一段時間,很多國外的進口商購買的貨比較多,形成了高水平的庫存,現在要消化庫存,對新的訂單釋放就形成制約,疫情導致的“宅經濟”需求也在下降。

在看到不確定性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國外貿本身有比較好的基礎。周茂華表示,從趨勢看,我國外貿仍有望保持韌性,一方面,我國工業運行恢復正常,全球高通脹環境下,我國產品性價比優勢明顯。另一方面,外貿企業也在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創新外貿新發展模式等。此外,四季度及明年初,全球整體處于季節性消費旺季,也將帶動我國外貿增長。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未來外需走弱將對出口形成較大下行壓力,四季度出口增速可能繼續下滑,但也有一些支撐因素。一方面,一系列政策支持為下階段出口穩增長營造良好條件。另一方面,東盟對我國出口需求的拉動顯著。此外,歐洲產業轉移至我國。承接來自歐洲的制造業產業外遷,可能有助于我國對歐洲市場的開拓。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也認為,在全球主要國家收緊貨幣政策的大背景下,我國面臨的外部需求承壓,高頻數據顯示來自歐美的出口需求減弱,韓國與越南出口亦同步放緩,但對東盟的出口或將提供支撐。同時我國內需邊際改善,進口增速將保持穩定。

標簽: 同比增長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