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環球短訊!《2022年中國上市公司招聘研究報告》發布:新一線、二線城市的人才需求有所提升

報告顯示,2021年上市公司的招聘集中于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分別占其總招聘量的40.4%和27.8%;相對于2017年,上市公司在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人才需求占總需求的比重上升5.2%和2.7%。

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歐雪深圳報道


(資料圖)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聯合發布了《2022年中國上市公司招聘研究報告》。

該報告基于2017年至2021年中國主流招聘網站發布的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詳細招聘信息,從工資、工作地點、學歷、經驗、硬技能、軟技能等展開研究,主要介紹了上市公司的人力資源需求現狀和趨勢以及圍繞“大灣區”、“碳中和”、“生物醫藥”和“半導體”話題展開的四大專題研究。

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人才需求有所提升

報告顯示,2021年上市公司的招聘集中于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分別占其總招聘量的40.4%和27.8%;相對于2017年,上市公司在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人才需求占總需求的比重上升5.2%和2.7%,而在一線城市的人才需求相對下降6.0%。該趨勢可能與近年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陸續推出的人才引進政策有關。

具體到城市來看,2021年上市公司在上海、深圳、北京等一線城市有較大的人才需求,緊隨其后的是杭州、廣州、武漢、成都、南京、蘇州、重慶。

在崗位薪酬上,2021年上市公司為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其他城市工作崗位提供的平均年薪分別為16.4萬元、12.9萬元、11.8萬元、10.9萬元。相比2017年,崗位薪酬增長明顯。

在學歷、經驗要求上,上市公司在不同等級城市的崗位以本科學歷為主,靠近頭部的城市對求職者的教育背景要求較高;而無論是從現狀還是趨勢上看,上市公司對擁有3-5年工作經驗的人才需求較高。

從行業特征來看,計算機和醫藥行業招聘數量穩居前兩位;人才需求增長較快的是非銀金融和家電行業;在近年的“房住不炒”政策背景下,房地產行業的人才需求出現明顯下降;而與我國近年大力支持新能源行業發展相符的是,電力設備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上市公司對人才的需求出現增長。深圳、廣州招聘量占灣區內地的75%

截至2021年末,粵港澳大灣區內的萬億GDP城市已有5個,分別為深圳、廣州、香港、佛山和東莞。

報告利用2017-2021年A股上市公司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發布的招聘數據,探討了上市公司在大灣區(內地)的人力資源需求現狀和趨勢。

報告指出,深圳和廣州是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在兩市發布招聘信息的上市公司分別為1211家和1192家。緊隨其后的是東莞和佛山,發布招聘的上市公司數量均超過500家。其中,深圳和廣州相比于2017年雖然招聘量有下降趨勢,但仍是灣區主要人才需求聚集地,2021年招聘量占灣區內地9市招聘總數的75%,而廣東省灣區其他7市招聘有上升趨勢卻仍發展較為遲緩。

深圳和廣州作為平均月薪過萬的灣區城市,其上市公司招聘對學歷和工作經驗要求均有提高,更青睞于工作經驗在1-5年的高學歷人才。而其他7市雖對學歷門檻有放寬要求,卻側重了工作經驗年限的硬性指標,同樣招聘主力人群在工作1-5年的求職者。

此外,灣區內地9市呈現眾多科技產業元素。醫藥行業招聘在灣區上市公司招聘中也具有較大優勢。深圳和廣州均有自身招聘重點,兩城招聘產業優勢互補。東莞市作為新興起的新一線城市,加大了對科技應用人才的引進力度。作為“宜居宜游”之城的珠海,2021年上市公司房地產行業的招聘量排名第三。

標簽: 研究報告 公司招聘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