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天天播資訊】首提“規范財富積累機制” 加快一次分配與二次分配改革

“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二十大報告在完善分配制度方面提出一些新表述,引發海內外關注。


(資料圖片)

作為首次提出的新名詞“規范財富積累機制”,其意義可謂深遠。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民眾人均收入不斷提高,但也要看到,少數先富、暴富群體存在財富積累手段不規范現象,壟斷經營、偷稅漏稅、通過資本運作收割中小投資者等問題屢屢出現,造成了財富分配的不公。這就需要從制度建設層面規范財富積累機制,加快一次分配與二次分配改革,增強財富分配的公平性,縮小財富分配差距。

對部分先富、暴富群體的“發財”路徑加大規范力度,是規范財富積累機制的應有之義。近年來,政府加大對于部分先富、暴富群體的稅收征管力度,消除以往此類群體通過陰陽合同等方式的違法現象。

同時,在反壟斷法的指引下,相關部門推出了多項針對市場壟斷行為的監管舉措,這不僅有利于維護市場競爭的開放與公平,更有利于消除部分群體通過壟斷各類市場資源、排他性競爭獲取巨額財富的灰色土壤。

此外,針對前些年房地產業、金融業、互聯網電商等領域不少人通過炒房、操縱股市、內幕交易、利用傳統稅收體系管理盲區規避納稅義務等方式獲取暴利,有關部門持續推進相關領域的改革動作,對房地產領域進行“房住不炒”的監管,推出注冊制為前提下的信披、強制退市等股市新政,對國有金融企業“限薪”,推動互聯網電商稅收管理體系的逐步建立,多管并舉消除其中存在的種種不規范地帶。

未來,我國還可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加大對房地產稅、遺產稅、奢侈稅及資本利得稅等稅種的推進,一方面可以擴大稅基,讓政府獲得更多稅收,另一方面則讓政府可以運用這部分稅源帶來的轉移支付進行再分配,投向為中低收入提供更好保障和增收的領域。

正如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一次分配改革與二次分配改革相結合,不僅能有效遏制貧富分化趨勢,還能通過加大對中低收入群體的傾斜力度、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加強個稅、財產稅等直接稅的調節作用,促使不同群體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可以看到的是,在二次分配改革上我國動作不斷,比如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隨國民經濟發展而多次提高,讓數以千萬計的工薪階層可以免繳或者少繳個稅,增加可支配收入,逐步提高各級預算中社會保障支出的比例,通過減持國有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比例和擴大彩票發行等方式,充實社會保障基金,逐年提高退休職工養老金,推動農村社保覆蓋面的不斷擴大,實現了相應政策的普惠性,也讓更多民眾共享二次分配的改革紅利。

接下來,我國在二次分配改革上,還可以通過個稅起征點的適時提高、讓更多工薪階層獲益,在個稅累進稅率設計上持續細化,降低工薪階層的納稅比例;為滿足一定條件的個人及家庭提供稅費減免優惠,通過專項扣除等方式,對中低收入民眾進行稅收“減法”。

當然,一次分配改革和二次分配改革不能止于“分蛋糕’,更要著眼于做大蛋糕,這也是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尤其是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二十大報告所提出的系列長遠規劃,就是要充分激發各生產要素的動力,形成更高產出、為國民帶來更多增收機會的規模化、現代化實體經濟,通過繼續推動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促進社會公平,從而激發整個社會的活力,最終為經濟帶來更多增量,讓民眾共享發展成果,這也將是財富積累機制的重要改革方向。

文/畢舸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