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非公經濟組織訴訟風險如何防范?最高檢作出提示


【資料圖】

訊(記者沙雪良)非公經濟組織訴訟風險主要來自哪里?如何防范?11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第三批檢察機關涉非公經濟控告申訴典型案例,最高檢第十檢察廳廳長徐向春就此作出解答。

近年來,檢察機關辦理的涉非公經濟控告申訴案件呈遞增趨勢,為了更好地指導各級檢察機關辦理此類案件,服務保障非公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最高檢編制了本批5件典型案例。

這5件案例涉及刑事、民事、行政等訴訟類型,包括某服飾公司申請依法變更強制措施監督案、某商貿公司申請撤案監督案、某絲綢公司申請不立案監督案、石某申請行政非訴執行監督案、相某等申請民事支持起訴小微企業和解案。

非公經濟組織的法律風險主要有哪些?徐向春介紹,從控告申訴檢察部門受理的案件看,非公經濟組織的法律風險主要包括:非公企業長期存在的“融資難”“融資亂”,導致非公企業“融資類糾紛”多發;非公經濟主體之間的擔保問題,由于擔保約定不明或者無法承擔責任而引發糾紛,許多企業也因為對外承擔巨額擔保責任而導致企業本身陷入經營困境;此外,企業管理經營機制存在疏漏,現代企業治理結構亟須完善;一些企業內部管理比較失序,比如公章管理混亂、合同的審批簽署流程不規范、公司章程無法為實際發生的爭議提供處理依據等。

非公經濟組織如何防范法律風險?“依法合規經營,才能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徐向春建議,一方面要防患于未然,完善企業內部制度規范,重視企業合規建設,提高企業運用內部規則、運用法律為企業運營保駕護航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科學、高效的法律風險應對機制,避免由于糾紛處理不當陷入更加窘迫的境地。

標簽: 訴訟風險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