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小微企業盈利能力、信貸需求減弱 如何提升經營韌性

記者胡群“今年生意一直不好,前幾個月幾乎都在虧損,也就8月份之后才實現盈虧平衡。”11月15日,一位在北京開了牛肉湯小店的老板向記者表示。

去年底,他向銀行借款又盤了一家店,但今年經營實在困難,上個月還和幾位合伙人商量如何還貸款,現在看到央行延期還本付息的通知,正好可以緩一緩還款壓力,希望能盡快和銀行信貸經理溝通下如何辦理延期還款。


(資料圖片)

小微企業期盼政策能盡快落地背后是受疫情反復影響,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面臨的生產經營困難加劇。

陸金所控股聯席CEO計葵生的感受是“今年以來小微經營和金融健康狀況惡化。”

如何持續提升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韌性,引起普惠金融業務人士的熱議。

盈利能力幾何

11月14日,央行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對于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暫時遇困的小微企業貸款(含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與借款人按市場化原則共同協商延期還本付息,延期貸款正常計息,免收罰息。還本付息日期原則上最長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

“四季度疫情擾動升溫,一些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困難加劇。因此,著眼于保就業、穩增長,政策面正在加大對小微企業的定向支持力度,重點是緩解這些市場主體的流動性壓力。”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高級分析師馮琳預計,在該項政策的支持下,四季度小微企業貸款(普惠金融口徑)還將保持高增勢頭,年末同比增速有望較三季度末同比增速略有加快。

銀行三季報顯示,疫情反復沖擊下小微客戶信貸需求偏弱。同時,小微企業的盈利能力在減弱。平安普惠的調研結果顯示,小微盈利能力不容樂觀,能夠實現盈利的小微企業不足50%。

11月10日,計葵生在“2022年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IFCFI)”上表示,經營方面,小微企業的注冊注銷比從2020年的2.46下降至2021年的2.25,2022年9月進一步降至1.94。這表明小微經營活力出現下降。此外,今年7月平安普惠對2072個小微客戶的調研中發現,僅49%的小微能夠實現盈利,另有34%打平、17%虧損,小微盈利能力不容樂觀。金融方面,小微貸款遷徙率在疫情影響期間顯著抬升,表明小微經營狀況、資金狀況受到明顯沖擊。

“對于小微企業,尤其是長尾小微、個體工商戶來講,目前基本經營都是非常困難的,普遍表現為資金緊張,銷售難、匯款難、融資難;二是盈利性,利潤惡化,競爭激烈,銷售乏力,成本高企,這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程瑞稱。

韌性如何提升

“在疫情影響下,整個金融行業都能感受到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受到的沖擊。”螞蟻集團客戶體驗及權益保障事業部總經理周蕓稱,沒有金融健康的消費者和小微企業,就沒有可持續發展的普惠金融生態,也不會有普惠金融企業的長期發展。

雖然小微企業面臨盈利能力、還款能力、信貸需求減弱等困境,但仍表現出足夠的韌性。

“以上海地區為例,4-5月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小微貸款遷徙率相比年初大幅惡化,但進入6月后迅速回落至低于年初水平并持續穩定,反映出小微具備在遭受經營沖擊后快速恢復正常資金周轉的能力,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小微的經營韌性。”計葵生稱。

“小微市場主體的存續韌性及其帶來的經濟增長潛力是維系經濟健康增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微經營主體向來是我國經濟層級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2)》顯示,雖然疫情的沖擊放大了小微企業的脆弱性,但實際上,平均生命周期本就較短的小微企業時時刻刻都在經歷生存的不確定性。如果能夠通過機制與技術的革新賦能小微企業擁有更強的財務韌性,更全面地準備、更容易地獲取發展所需資源,將直接有助于提升創業創新和就業市場活力。

如何提升深陷困境的小微經營韌性?

“從金融服務機構的角度,著重還是會去做兩方面的考慮。”周蕓表示,一是要在風險可控基礎上,在充分的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適度地為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一些金融貸款或服務接觸的貸款,甚至貸款重組安排,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二是對小微企業進行金融教育,讓他們能夠更合理地,更長期地預估未來企業的現金流,合理地安排杠桿。

“沒有生產經營功能就談不上營運甚至盈利。”《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2)》顯示,小微經營主體的業主應該還應具備三項能力:日常財務管理能力、金融規劃能力、融資能力。

針對于當前小微企業而言,能否在即使在不接受來自外界的額外幫助下,依然能夠獨立存活并且發展壯大?

“金融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小微企業走出困境并實現可持續發展,但只有金融是遠遠不夠的。小微企業不僅需要融資服務,當前小微企業更需要提升經營能力。”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的報告顯示,比如營銷獲客、商機撮合、政策解讀、創業輔導等相關服務,金融機構不能僅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要盡可能為小微企業的經營賦能,從而幫助小微企業穿越周期。平安普惠已開始嘗試通過培訓小微業主的金融能力,期望提升小微客戶經營的穩定性、盈利性,改善他們的財務韌性,構建金融企業和小微主體健康發展的共贏生態。

“在眼下我們所處的經濟周期中開始對小微經營主體業主群體進行金融能力培訓,實為亡羊補牢,旨在為這個經濟核心群體樹立在更長的各類經濟、金融和政策周期中以成熟的金融資源配置技巧成功生存下來的意識。”《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2)》指出,金融服務提供商只有將自身的戰略發展視角代入到小微業主的全周期業務發展視角,在短期商業利益和長期客戶基礎之間尋求有效平衡,才能更好地實現金融部門和生產經營部門間共生共贏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標簽: 盈利能力 小微企業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