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中國企業積極擁抱可持續發展機遇與挑戰

洞察2


(資料圖)

企業報告披露質量日趨成熟

增強信息溝通,傳達ESG理念

●中國企業不斷豐富ESG報告形式,逐步提升ESG信息披露質量

隨著中國企業對于ESG信息披露理解和重視程度的提高,企業正逐步根據自身情況,按照議題重要性編制獨立報告,靈活披露ESG數據和相關信息,增強ESG報告內容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同時,中國企業對于ESG報告準則的選取趨于多樣化,且根據其業務特性、行業特點及公司經營所在地的要求,適當參考相關國際及國內報告準則編制ESG報告,從而滿足不同利益相關方對企業非財務信息的披露需求,參考的報告準則包括且不限于GRI標準、TCFD框架、SASB準則、各評級機構評級方法學、香港聯交所ESG報告指引,以及上交所、深交所相關披露指引等。

●利益相關方參與已被廣泛納入ESG議題重要性評估,利益相關方期望成為企業ESG實踐的關鍵驅動力

ESG報告的門檻正在提高,利益相關方逐漸關注ESG報告是否有深入談及他們所關心的ESG議題。在厘定ESG議題過程中,大部分中國企業已采取積極行動與利益相關方溝通,了解利益相關方關心的ESG議題,視利益相關方意見為決定其ESG議題的重要性支撐,并將利益相關方關注的議題作為公司制定ESG戰略和目標的依據之一。為進一步加強利益相關方參與,企業需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ESG信息溝通,營造良性的ESG可持續發展生態系統。比如,企業可以將ESG戰略融入公司的日常運營以及利益相關方的關系、行為和互動中,不但可以減少利益相關方對額外信息的要求,還能夠幫助公司走在前沿,并更好地為監管要求做好準備。

洞察3

企業逐步邁向科學ESG目標的制定

驅動企業低碳轉型變革

●中國企業對ESG目標重要性形成共識,但仍需積累和強化量化數據及理論方法

2020年9月,中國政府鄭重發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2019年12月,港交所在更新后的《ESG指引》中提出設立“排放量目標”的要求,要求上市公司制定并披露排放量、減廢、能源消耗及用水效益四個方面的目標。中國企業已認識到設定ESG目標對公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但仍需強化ESG數據管理水平與理論知識積累,在此基礎上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理、有針對性的定性及定量目標。

此外,多數企業的減排目標時間長度在1-5年,既滿足監管機構對披露排放目標的合規要求,又令ESG目標和企業戰略目標的時間跨度一致。

●中國企業初步探索制定科學碳目標與核算體系

相比于國際企業,依據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方法論制定科學的量化減碳目標的中國企業相對較少,仍在起步摸索階段。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威脅及響應國家“雙碳”的戰略目標,企業可逐步考慮對溫室氣體排放范圍1、2和3開展系統化的碳盤查,著手制定科學的量化碳減排目標,并明確自身的碳減排路徑。

洞察4

ESG數據與信息的可信度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擁抱數字科技,提升披露質量

●中國企業亟待應用ESG數字化工具加速披露過程

隨著ESG成為市場主流,大型機構投資者將重新思考其投資組合中公司的ESG表現及價值提升的機會,資本市場亦推行可持續發展投資策略,監管層面也將陸續出臺更加嚴格的ESG信息披露要求,以共同推動行業和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隨著ESG監管環境日趨嚴格,利益相關方對ESG信息披露質量需求的日益提高,開發和應用ESG數字化工具將成為趨勢。中國企業應先行一步,逐步學習應用ESG數字化工具賦能企業ESG管理,持續提升包含ESG數據質量在內的ESG管理工作。

●引入獨立第三方鑒證,增強信息和數據的權威性與公信力

目前,大部分中國企業未能進行ESG報告獨立鑒證,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暫未有強制性的監管措施要求企業必須進行ESG報告鑒證,大部分企業也缺乏該意識。但是,如研報聯交所、美國及歐洲監管機構均對ESG報告鑒證提出了鼓勵性或計劃性的要求,ESG報告的可信度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因此,結合以往經驗及目前趨勢,上市企業在未來很有可能會被要求對ESG信息進行第三方鑒證,因此中國企業應適時考慮對ESG報告進行獨立第三方鑒證,打好數據根基,強化ESG數據及其信息披露的可信度及透明度。

結語

隨著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全球宏觀政策的方向指引,以及中國“十四五”規劃及“雙碳”戰略目標的進一步推動,企業作為當今社會的重要一環,應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順應監管要求,滿足投資者期望。隨著中國企業ESG意識逐步升溫,他們正在擁抱機遇與挑戰,通過持續深化自身ESG管理水平、夯實ESG信息披露能力、設立科學目標、優化氣候風險管理、提升ESG數據與信息披露質量與可信度等方式,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加速低碳轉型,共創可持續發展新生態。

標簽: 可持續發展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