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焦點信息:宏觀風險仍待消化 行情仍在醞釀之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專訊:春節后第一周(1月30日至2月3日),隨著中國春節假期的結束,國內市場棉花需求復蘇的熱度持續升溫,但宏觀面因素持續擾動,美聯儲加息以及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導致ICE棉花期貨震蕩下跌,主力3月合約收于85.43美分,跌幅1.68%。

上周,美聯儲如期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4.5-4.75%的目標區間,這是美聯儲自去年3月以來連續第8次加息。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表示,通貨膨脹率已有所緩解,但仍在上升。該委員會警告稱,需要持續加息才能控制通脹,委員會尋求從長期內實現2%的就業和通貨膨脹,預計持續上調目標區間是適當的。盡管加息利空兌現,但美國勞工部上周五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美國非農就業崗位增加51.7萬個,遠遠超過市場預期的19萬個,失業率也維持在3.4%的53年低點,該消息導致美元指數大幅反彈,原油、貴金屬、谷物和棉花均大幅收低。

美國投資機構普遍認為,美國1月份非農數據是通脹加重的突出信號,對后期美聯儲持續加息的擔憂再次加重。不過非農數據應該從兩方面解讀,一方面是通脹加大的威脅,另一方面是美國經濟正實實在在地復蘇,而遠沒有出現經濟危機。筆者認為,雖然后期的加息仍可以預期,但本輪加息也已進入尾聲,不會在市場上產生很大波瀾,棉花市場跟隨經濟形勢一起復蘇是今年的大趨勢,行業還是應該對后期抱有信心。

從基本面來看,雖然當前的棉花需求談不上強勁,也遠未恢復正常水平,但產業鏈問題正在消除。隨著前期高價庫存的消化和近期下游訂單的到來,成本下降和利潤上升已使紡織企業的運營出現明顯的轉機,主要消費國已開始積極采購,近三周美棉簽約總量已超過60萬包,考慮到春節的因素,這樣的速度已相當不錯。不過,經過了這幾年的風險和痛苦經歷,紡織企業面對不可預知的風險并不盲目采購,這也是市場一直沒有突破上行的原因之一。

本周的市場關注重點是周三晚間的美國農業部供需預測以及美棉出口的勢頭能否持續。同時,3月合約期權即將到期,基金轉倉將對盤面產生一定影響。短期來看,棉價一直穩定在85美分左右,波動區間在80-90美分,但近期的區間底部也在不斷上移,如果向上突破,下一目標價位估計在95美分,而下方的支撐位在80美分。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