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環球速看:劃重點!明年工作重點轉向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哪些新提法

記者張智北京報道


(資料圖片)

聽話聽音。

在經歷了三年疫情沖擊之后,怎樣盡快提振經濟,成了當務之急。12月16日,定調明年經濟走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與2021年相比,我國對于經濟發展的總基調不變,仍然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但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明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要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視了當前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提出經濟回升反彈的基礎不牢,繼續面臨‘三重壓力’的困難局面,提出來重視聚焦經濟發展之路,所以,在疫情防控出現新防控政策后,現在的工作重點要轉到發展經濟上來,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判斷,明年的工作重點,將把經濟工作放到突出、重要的核心的位置上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中誠信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毛振華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上表示。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也對《》記者表示,明年我國經濟運行仍然面臨挑戰,此次會議明確,要“加大宏觀改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這就要求包括宏觀政策在內的各項工作聚焦高質量發展,確保明年經濟穩定發展、實現合理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中,很多領域提出了一些全新提法,比如在吸引外資和利用外資上,提出要最大程度的為外商投資貿易洽談提供便利。“最大程度的便利”,這是過去從來沒有提到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出了國家恢復經濟發展的決心。

政策更積極

“此次政治經濟工作會議展現了更加擴張取向的政策導向。”毛振華指出。

會議提出,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和2021年的口徑相比,明年我國財政政策變化不大,但呈現更加積極的趨勢。

2021年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要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制造業風險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今年則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要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推動財力下沉,做好基層“三保”工作。

“財政政策用了加力提效,明顯比去年的經濟工作會議更積極一些,尤其是加力這兩個字,力度和規模置于效果之前,穩增長的意愿強于今年和去年,意味著財政支出力度將更大。從加力的表述來看,赤字率會高于今年2.8%的水平,但不會超過太多,預計專項債的額度比今年略有上升。”德邦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表示。

據了解,赤字率是觀察財政政策力度的一個重要指標,赤字率提高有利于緩解財政收支矛盾,提振市場信心。此前,為應對疫情沖擊,2020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赤字規模達到3.76萬億元的峰值。不過,近年來,赤字已經回到正常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并不是第一次提出“財政可持續”的概念。在市場人士看來,財政可持續事關財政空間以及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財政工具箱,要通過多渠道盤活資金、提高支出效率來實現。

貨幣政策方面,與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比,今年會議未公開提及明年減稅降費。

2021年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

“從政策來看,盡管我們要高度重視經濟,但采取的并不是大水漫灌的無底線的寬松政策,依然是提到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是精準有力,我們還是按照穩健的貨幣政策來做。”毛振華表示。

防風險、擴內需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政策在此前的政治局會議中只字未提,此次卻給了不小的篇幅。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確保房地產方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同時,要堅決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這也和防風險的要求息息相關。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合融風險。壓實各方責任,防止區域性、系統性合融風險。加強黨中夫對金融二作集中統一領導,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對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包括財政可持續性上,總體延續了比較緊的調子,但是,在約束地方政府債務的同時,又寄希望更大的財政擴張刺激經濟,那么抓手在哪里,這值得研究。”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記者表示。

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有效的轉移支付機制。在明明看來,未來有沒有可能更多的通過中央政府的杠桿率的擴張,加上轉移支付的機制,去有效支撐地方政府正常運行,值得關注。

和去年一樣,此次會議,也把提升需求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

會議提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2021年提出,要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加大對實體經濟融資支持力度,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位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會社會投資,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不管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前兩天發布的《需求戰略綱要》核心都聚焦在需求側。毫無疑問需求側最大的是消費。過去傳統政策更多是通過投資拉動經濟,投資需要有一個從企業再傳導到居民的過程,但現在基建、制造業的投資,不像傳統的房地產投資那樣,對于上下游的傳導那么快。所以,當前直接刺激消費是非常重要的。”明明表示。

不過,這兩年受疫情沖擊,消費下行預期比較大。明年消費回升是大概率,但能否回升到一個正常水平,仍然引人矚目。明明建議,可以適當發行消費券,促進消費回升。

供給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公關,加快新能源、人二智能、生物制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強化基本公共服務,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增加多元供給。

“從我的預期來看,明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預期在很多重要領域還是需要突破。我們也是期待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做指導,落地一些政策細則,能夠有效激勵勞動者、企業家,全民努力達到更好的經濟增長目標,推動未來經濟發展。”毛振華表示。

標簽: 工作重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