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環球動態:調動長線資金積極性 助力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

● 本報記者張凌之見習記者趙若帆張一雪

12月20日,由主辦的“2022中國股權投資發展論壇”在南京建鄴區舉行。在以“長期資金‘壓艙’股權投資創未來”為主題的圓桌論壇環節,多位嘉賓圍繞今年以來一級市場情況及未來如何調動長線資金積極性等問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雖然目前中國股權投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但仍需解決稅收制度改革、行業內數據透明度不高、投資期限較短等問題,以促進中國股權投資再上新臺階。


(相關資料圖)

熊市是機構的“試金石”

今年以來,行業周期疊加經濟周期,行業內普遍存在募資難的情況。多位嘉賓坦言行業募資難,但仍對未來市場充滿信心。

前海方舟主管合伙人張雪冰坦言,盡管2022年市場充滿諸多挑戰,但公司主要投資目標仍得以實現。

首鋼基金母基金業務管理合伙人侯琳表示,對于人民幣基金的募資,今年很多機構都很難,尤其是規模較小、比較年輕的基金,今年甚至面臨生存的問題。美元基金方面,今年僅有一些頭部機構可以順利募資,這也使得優秀機構和普通機構之間的差距更大。

侯琳認為,熊市是機構的“試金石”。“今年對私募股權機構來說并不輕松,但我覺得對長期布局的投資機構而言,仍可以在行業的低谷甚至是寒冬時期,開花結果迎來收獲。”侯琳表示,今年市場表現是階段性的、能快速跨越的過渡期,期待明后年市場呈現出新的表現。

云暉投資聯合創始人熊焱嬪表示,2022年是充滿挑戰性的一年,對投資人來講也是防守性的一年,環境雖然艱難,但挑戰與機遇并存。隨著政策逐步改善,明年市場有望觸底反彈,迎來新的起點。

讓長線資金“活”起來

作為市場最具出資能力的機構,社保基金、保險等長線資金備受股權投資機構期待。但從實際來看,長線資金積極性有待進一步調動。對此,多位嘉賓分享了自己的觀點與建議。

張雪冰表示,調動市場長線資金的積極性一方面要關注稅收制度改革;另一方面要解決較為單一的資金來源。對于資金來源單一問題,張雪冰認為,股權投資是長期投資。由于資金的特殊性,投資實踐的回報有限,許多基金投資人并不具備耐心,因此政府引導基金逐漸成為目前的主要投資者。如何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是目前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侯琳認為,調動市場長線資金的積極性有賴于兩方面:一是讓股權投資具備直觀強勢的吸引力;二是頂層設計和政府監管的政策支持。

侯琳表示,長線資金積極性欠缺的根本問題,在于股權投資行業的數據透明度不高。“要讓一個外行投資者很快感受到一級市場的投資魅力,其實不太容易。”侯琳以保險資金為例解釋道,保險資金偏愛穩定,5年以內固定收益與穩定現金流的資產是其首選,十年以上VC、PE投資經常不在其考慮范圍內。“很多處于早期和成長期的資金,很難說服非行業內的投資者在短時間內產生認可,行業自身又沒有完善的數據庫能快速展示。”侯琳認為,有必要加強相關行業的教育,改變其認知,讓其認識到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邏輯、預期差異。

熊焱嬪則“獨辟蹊徑”,從子基金角度為長線資金“把脈”。熊焱嬪認為,子基金投資人的投資期限往往較短,但是我國科創企業從技術突破到技術產品化、商業化,再到登陸科創板上市,最后在一年鎖定期結束后退出,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十年的時間。

“一家科創企業被投后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內會表現得平平無奇,到了第七、八年才會有突破性進展,基金在這個時候退出,才有可能獲得最大收益。”熊焱嬪表示,用相對短期的資金投資科創企業,其投資期限與投資收益是不匹配的,未來資本需要在上游階段釋放更多力量,才可能看到科創企業技術和產業實現真正的突破。也正因如此,長線資金對科創企業的振興意義十分重要。

國際創投總經理兼本場圓桌論壇的主持人張曙東表示,調動長線資金活躍度,離不開股權投資行業從業者、行業主管部門等多元主體協同努力,共同推進,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貢獻更大的力量。

標簽: 科技創新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