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環球新要聞】金融機構全力保障基礎服務暢通


(資料圖片)

臨近年末,各類金融服務需求開始不斷增加。12月13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通知,要求銀行業保險業全面貫徹落實疫情防控優化措施,確保基礎金融服務不斷檔、有質量,全力滿足人民群眾基礎金融服務需求。

一方面,要積極穩妥做好線下金融服務。銀保監會要求,相關金融機構要結合實際分類制定一線網點營業方案,在確保員工和客戶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能開盡開”原則,全力滿足人民群眾基礎金融服務需求。非高風險區營業網點不得無故停業,不得設置到崗率上限。要嚴格落實體溫檢測、佩戴口罩等要求,做好室內場所、自助設備的通風消殺。要為老年人等易感人群開辟綠色通道,減少等候時長、降低感染幾率。要強化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全力做好醫療衛生、物流保供、服務消費等行業的資金保障和金融服務工作。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廣使用線上金融服務。銀保監會要求,相關金融機構要積極引導客戶通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無接觸”方式辦理業務。暢通線上渠道,為客戶提供7×24小時便捷、高效、穩定的金融服務。要結合疫情期間客戶特殊需求,豐富創新線上業務品種,提升服務體驗。要細化完善業務連續性預案,做好網絡系統軟、硬件的維護和備份,確保線上服務不間斷。要保障客服熱線和線上投訴渠道暢通,縮短線上人工服務轉接等待時長,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連日來,各地監管部門及金融機構紛紛出臺有力舉措,努力提升金融服務的速度、效度和溫度。

北京銀保監局要求在京各銀行保險機構科學統籌網點復業計劃,提高人員到崗率,盡快恢復正常營業,做到“愿復盡復”“能復盡復”,同時要求各機構在落實國家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基礎上,及時動態調整防疫安排,前瞻性做好自身防疫物資等資源統籌,確保網點營業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重慶銀保監局聚焦新市民等重點群體,提出以“三網融合”“N個場景”和“一站通達”為抓手,進一步加快建設適合重慶特點的新市民金融服務體系,引導機構將新市民金融服務融入“金融機構網點+街道社區”的社會基層治理網;深圳銀保監局聯合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在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優選適老服務銀行示范網點成為“智志助老e站”,拓展社區老年人服務對象、賦能公益性民政服務內容……

與此同時,有的機構加力服務民生領域保供企業。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全力做好金融服務保障,該行完善優化綠色通道和“特事特辦”響應機制,以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積極支持物資生產企業“保供應、穩物價”。今年以來,該行為北京首農食品集團、北京一輕食品集團、正大集團、北京京客隆商業集團等民生保障企業提供貸款超150億元,以及時、高效、精準的金融服務,保障疫情時期廣大市民“菜籃子”“米袋子”足額供應。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人民幣公司貸款余額達9722億元,較年初凈增超1000億元,同比增速14%。

還有的機構充分利用線上渠道優化服務。據了解,為保證服務不間斷、有質量,中國人壽(601628)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提升“中國人壽壽險”App的功能性和安全性,讓客戶足不出戶即可自助辦理保單借還款、各類款項領取、續期保費繳納、短險續保確認、銀行賬戶變更、客戶資料變更、保單簽收回訪、理賠報案申請等各項業務。“中國人壽‘95519客戶服務專線’提供7×24小時服務。如果客戶需要前往現場辦理業務,我們還提供‘客戶服務中心預約’服務,幫助大家減少接觸、避開高峰。”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

多位業內人士預計,隨著經濟活動持續恢復,金融機構提供的全方位金融服務將使更多的個人、家庭及企業從中受益。金融基礎服務的暢通將與實體經濟復蘇進一步形成良性循環。

標簽: 金融機構

精彩推送